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貴州畢節:古茶逢春分外美
貴州畢節七星關區茶產業蓬勃興起——
貴州畢節:古茶逢春分外美
“百花開放好春光,采茶姑娘滿山崗。手提著籃兒將茶采,片片采來片片香。采了這山采那山,采茶姑娘笑瞇瞇。過去采茶為別人,如今采茶為自己……”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亮巖鎮太極村的古樹茶山,嘹亮的采茶歌聲飄蕩,當地茶農正搶抓最后一批春茶的下樹。
2016年,“中國古茶樹之鄉”落戶七星關區,這一金字招牌的到來為七星關區古樹茶產業迎來發展契機。
蓬勃發展的茶產業讓當地一棵棵古茶樹變成了當地人的“搖錢樹”,成為當地人脫貧致富的又一抓手。隨著茶旅一體化的布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極大拓寬了當地人致富門路。昔日的窮鄉僻壤變身旅游勝地,繪就出一幅幅“百姓富、生態美、產業興”畫卷。
沉睡百年迎春天
貴州是茶樹發源地和原產地的核心區域。1980年,在貴州省晴隆縣尹家箐發現了一塊有三粒茶籽的化石,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最早的茶籽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鑒定,確定為四球茶茶籽化石,距今已有100萬年。
歷史上,貴州有大量的茶葉成為皇室專用茶,產生了20余種貢茶,如“納雍姑箐貢茶”“都勻毛尖”“普定朵貝茶”“大方海馬宮茶”“凱里香爐茶”“舊州回龍茶”“金沙貢茶”等,古茶資源異常豐富。
七星關區地處烏蒙山腹地,位于川、滇、黔三省交匯處,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早在秦漢時期就種植、制作、飲用茶葉。相關部門的考察結果顯示,現尚存古茶樹10萬余株,主要分布在亮巖、燕子口、層臺、小吉場、阿市等鄉鎮。其中,亮巖鎮太極村最多,這些古茶樹有的年齡達數百年,基徑30厘米以上,株高最高的達5米。
古茶樹生長的區域生態良好,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2.5℃左右,年降水量1100毫米,日照多,無霜期長,土壤大面積以酸性黃壤、馬歇泥為主,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無論氣候還是土壤,都適合茶葉生長。
“水繞陰陽魚,綠披四鄉山。天成太極地,古茶沿自然。湯若三秋水,氣似初春蘭。”太極村,一個古老而富有美麗傳說的自然村寨,位于七星關區亮巖鎮東南部。地處偏僻,環境優美,村內清澈的河水沿山繞行,形成了一個S型大拐彎,把村莊一分為二,一陰一陽,河岸平原上,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天然“山水太極圖”,太極村因此而得名。這里出產的茶葉品質極佳,清朝時期曾為“貢茶”,“太極古茶”也因此而得名。
2014年貴州省政府出臺《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提升行動從品牌創建、市場拓展、加工升級、基地提升、質量保障、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和文化宣傳八個方面入手,多措并舉,不斷提升貴州茶葉規模、質量和品牌影響力,為把我省建成在規模、品質、品牌上引領全國的的茶葉強省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貴州省政府出臺《貴州省古茶樹保護條例》,旨在遵循保護優先、科學管理、有序開發、可持續利用的原則,兼顧古茶樹基因保存、文化傳承、品牌培育、產業基礎等方面協調發展,通過合理開發利用古茶樹資源,實現群眾增收、生態保護的目的。
提升行動為貴州茶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全省茶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政策利好,古茶樹條例為古茶樹的開發利用指明了方向。
借此契機,七星關區對其茶產業發展也開始積極謀劃和布局。
2015年3月,區信訪局干部李德亮到太極村任“第一書記”。他把古茶樹比喻成大自然賜予的“活化石”和太極村人民的“搖錢樹”,帶領村支“兩委”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立足生態和地理優勢,引領當地群眾開發“太極古茶”產品,共同致富奔小康。
同年10月,村民謝濤、張萬登、趙朝文、劉錦和田立積極響應村支“兩委”號召,共同投資200萬余元,成立七星關區太極茶葉專業合作社,引進機械設備,修建廠房,并注冊“太極古茶”品牌,規劃20余畝的古茶育苗基地。至此,太極古茶走出了“深閨”,成為當地百姓發展致富的支柱產業。
2015年以來,太極村在亮巖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在貴州省茶葉協會的幫扶下,立足生態和地理優勢,引領當地群眾開發太極古茶產品。
亮巖鎮太極村是七星關區太極茶的發源地,也是太極茶葉種植的核心區。時至今日,在太極村的古茶山上,明清時期種植的茶樹還茂盛生長。相關部門的考察結果顯示,在亮巖、燕子口等鄉鎮,尚存具有價值的古茶樹69877株,七星關區是目前畢節乃至貴州古茶樹存量最多的地方。
古茶香氣高藏,古墨幽香,湯色紅色明亮,滋味醇厚清爽,回味悠長。特質的古樹綠茶、紅茶分別榮獲2016年貴州省秋季斗茶大賽金獎、優質獎,七星關區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古茶樹之鄉”。
這棵沉睡百年的古茶樹迎來發展春天,七星關區依托古茶樹做大做強茶產業。
目前,七星關區已成立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12家,建成茶葉加工廠4家,投產茶園面積達3000余畝,可采摘茶葉在1萬畝以上,年產量20噸以上,產值可達1000萬元,為老百姓鋪就了一條依托古茶產業發展致富的快車道。
2018年,全區計劃新增茶葉種植面積10萬畝,現已完成2萬余畝。
古茶鋪就致富路
“以前,我們這里清明前后都忙于種包谷,村里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后,引進機械設備,修建制茶廠房,大家將土地流轉費入股,又在茶園里務工掙錢,一年下來少說也有上萬元收入,比種包谷劃算多了。”太極村村民張國飛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張國飛如今不種玉米了,清明節之前,只要不下雨,她就上山采摘茶青,再拿到合作社售賣,每天能有200至300元的收入。
清明前后是采茶黃金期。從3月23日開始,村民們都忙于上山采摘茶青。從早到晚,漫山遍野隨處可見村民采摘茶青的身影。
然而,古茶產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剛開始發動當地農民種茶遇到了很多阻力。
在調整太極村產業結構中,駐村“第一書記”李德亮曾多次到70多歲的村民趙連眾家中,發動他種植古茶致富,可趙連眾沒答應,連在外打工的三個兒子都不準回家種茶。他說:“農村不種包谷哪來糧食喂豬,茶葉能值幾文錢,賣給誰!”
幾年過去了,太極村茶產業的發展效益開始凸顯,當地村民每年采摘茶青和務工都能獲得一筆收入。今年,趙連眾終于想通了,他把長期在外打工的三個兒子叫回家,將全家人的15畝土地全部種上了古茶苗。小兒子趙朝俊還在相鄰橋頭村流轉200畝土地發展林下食用菌等,帶領鄉親一起發展致富。
2016年,太極村依托古茶產業,將七星關區委組織部下發的100萬村集體經濟壯大資金投入到太極茶葉專業合作社,新建5000多平方米茶葉加工廠房,采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引領百姓致富脫貧奔小康。全村35戶貧困戶中,有10戶貧困戶以每戶5萬元“特惠貸”資金入股合作社,每年每戶保底分紅2500元。35戶貧困戶所享受的1147元中央專項補助資金也投入合作社,每戶每年保底100元分紅。全村575戶村民也將土地入股合作社參與分紅,現合作社擁有工人15人,每人月薪2500元,臨時務工人員按每人每天85元現金支付。除此之外,合作社的股東張萬登,還在村里發展魚塘養殖和花圃產業,投資達2800多萬元,擁有固定工人60人,村民務工每人每天按85至100元工資支付。
“我們村貧困戶80戶,2016年脫貧45戶202人,2017年脫貧32戶153人,2018年只有3戶沒脫貧了。”村支書趙朝文對發展古茶產業信心滿懷。
聚沙成塔,通過七星關區近年來的謀劃布局,“太極古茶”產品迅速搶占了沿海城市,2017年生產的1.5萬斤成品茶分別銷售廣州、北京、山東等地,每斤均價800元,創收400余萬元,除去100多萬元的茶青收購及各種費用,純盈利150萬元,僅采摘茶青,收益多的農戶能獲得1.2萬元,少的也有0.5萬元。
貧困村因茶蝶變
短短幾年間,太極古茶實現了華麗蛻變,太極村建成了集采茶、制茶、品茶以及吃、住、游一條龍的休閑旅游勝地。
“太極古茶”輻射帶動周邊村寨發展古茶產業,今年,相鄰的亮巖鎮橋頭村依托古茶產業發展,打造了600畝古茶樹種植基地。
“我們初都茶廠占地面積1000多畝,預計今年產量可達3000多斤。”青場鎮初都茶場負責人王菊英說,茶葉的豐收也意味著村民們增收。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云豐茶廠總經理楊龍新介紹,他們現場查看后認為青場鎮海拔高,長出來的茶葉品質較好,初都茶場能種多少,他們就收購多少。
2017年,七星關區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建立了總投資5000萬元的茶產業示范基地。基地位于楊家灣鎮、放珠鎮交界處,緊鄰國家4A級景區畢節國家森林公園拱攏坪景區,基地四周森林環繞,生態優美,水源豐富,水域面積110畝、庫容量100萬立方的鴨子塘水庫居于基地核心位置。海拔高,氣溫低,氣候宜人,漫射光適合茶葉采光,土壤又是弱酸性,出產的茶葉品質較好。2018年底該項目全部完工后,將解決更多周邊鄉鎮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
目前,該基地已帶動楊家灣鎮開林村全部村民組共525戶農戶實現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202人。“我們一家六口人,有四人在這里工作,一人每個月可以掙3000元,比以前種包谷和土豆賺得多。”開林村46歲的村民周禮堯說。
努力擦亮金字招牌
由于起步較晚,七星關區茶產業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中國古茶樹之鄉”發展之路還很長。七星關區欲通過一系列措施擦亮“中國古茶樹之鄉”這塊金字招牌。
近年來,七星關區高度重視古茶樹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專門成立了古茶樹保護機構。在亮巖鎮、阿市鄉、撒拉溪鎮等鄉鎮對古茶樹進行掛牌管理、育苗、加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培育壯大本地專業合作社及企業,提升茶葉加工技能水平,創新茶產品,力爭培育市級以上茶產業扶貧龍頭企業5家以上,創建在省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地方知名茶產品品牌2個以上。
積極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從茶企業、專業合作社、大戶入手,建好茶園基地,做大做強地方茶葉品牌,讓茶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暢通融資渠道,幫助茶企盤活固定資產,提升資金使用的有效性;積極幫助產業園區推進標準示范茶園建設,嚴格按照農業部制訂的《茶葉標準園創建規范》要求進行科學規劃與建設,切實加強科學管護,確保其高產穩產;質量監督部門將抓好質量安全源頭,認真做好全面禁用的防堵工作,農機部門將幫助茶企積極推進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特別是對招商引資進來的茶企要認真做好上門服務工作,提升綠色防治的成效。
顧野靈 張忠應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茶葉 產業 太極 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