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赴鄂考察報告:一座城市轉型升級帶來的啟示
綠樹環抱,滿目蔥蘢,如果不是眼前這壯觀的礦業峽谷留下了當年鐵礦開采的歷史痕跡,委員們也許很難想象,這秀美的環境,與一座歷史悠久的鐵礦有怎樣的關聯。
資料圖為中國首個國家級礦山公園——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園內雕塑 新華網 歐陽小潔攝
10日,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一行來到黃石國家礦山遺址,一面感慨這里絕佳的自然生態環境,一面回顧這座鐵礦歷經千年開掘、百年風云的傳奇故事:從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冶鐵“鍛刀”,到隋朝大業年間設爐“鑄幣”,再到洋務運動時期興辦鋼鐵,建成中國第一家用機器開采的大型露天鐵礦;從歷經日本掠采,到重建開采成為共和國“工業糧倉”,再到深部開采、治理環境,建成亞洲最大硬巖綠化復墾基地,成為中國首座國家礦山公園,被評為國家4A景區……
“以前也參觀過一些鐵礦,它們在完成歷史使命之后大多被閑置,這里將遺址充分利用,進行升級改造發展旅游,既有知識趣味性,也有教育功能,非常值得肯定。”詹洪良委員說。
黃石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是華夏青銅文化發祥地之一,從商周銅都,到漢宋鐵鎮,再到近代工業搖籃,留下了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大冶鐵礦遺址、華新水泥舊址、漢冶萍煤鐵廠舊址“四大”工業遺址。
利用歷史資源開展工業旅游之外,傳統鋼鐵產業轉型升級也吸引了委員的關注。
在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特鋼“棒”全自動生產車間,隨著機器轟鳴的聲音,一根根特鋼“棒”由粗到細,流程化自動生產,引得委員們紛紛攝像拍照。
“看到這么先進的技術,真是為我們國家的科技進步感到驕傲自豪。”楊志紅委員曾經歷過小時候撿拾廢鐵的日子,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鋼鐵生產還只是很原始的模式,更別說生產特鋼了。“從鋼鐵的生產,我可以說是見證了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
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鋼鐵企業之一,其前身大冶鋼鐵廠是清末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由于港資收購,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成立并走上發展快車道。
從航天用鋼到鐵路用鋼,從中國第一根飛機大梁到中國第一架“殲十”“飛豹”,從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神舟系列飛船的上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宮”發射升空,委員們看到,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為中國特鋼創造了多個第一。
在航天用鋼展板前,霍啟剛委員駐足良久。“香港以服務業為主,很少有工業。我以前考察包括鋼鐵在內的工業企業,總是從商業的角度考慮合作的可能性。”此次了解到特鋼的諸多用途,讓他有了另一種思考角度。“世界貿易戰讓我們看到,創新科技成為核心競爭力,而創新科技需要長時間系統地培養。在這里,我既為國家創新科技發展感到驕傲,也更加意識到創新科技對于國家發展,甚至國家安全的重要作用。”
老鐵礦煥發新生機,這既是創新科技帶來的產業升級,也是內地傳統產業與香港合作的成功樣本。
“我非常高興地看到,港資的進入讓鋼鐵這一傳統產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未來,香港與內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合作還有巨大空間。”霍啟剛說,香港在金融、企業管理以及國際交流化方面有突出優勢,這些正是內地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的。過去,香港與內地的合作集中在珠三角、北上廣等地區,未來,也應該多關注湖北這樣的中部地區,更好地發揮香港所長,為中國制造2025貢獻香港力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升級 轉型 鐵礦 鋼鐵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