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跑好災區發展振興“接力賽”
10年滄桑巨變,曾經的汶川特大地震廢墟上,如今立起一座座繁榮的城鎮和村莊。基礎設施夯實,產業持續興旺,生態環境改善,百姓安居樂業……這一切美好,都是萬千巴蜀兒女用一點一滴的奮斗凝聚而成。(5月14日《人民日報》)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這10年,我們有悲傷,更有欣喜,有付出,更有收獲。正如《晶報》記者重訪北川、漢旺、都江堰等汶川大地震重災區,感受10年巨變時所說的,10年,似乎很短,以至于我們感到2008年那個難忘的5月那所有的淚水和感動,此刻還在我們心頭回蕩;10年,又似乎很長,以至于那些在十年前親歷震災的記者,在2018年5月重訪此地時,為震區這10年的滄桑巨變驚嘆不已。
10年時間,一磚一瓦在廢墟中重構,發展理念在重建中升華。面對重建規模空前、難度空前的“世界性難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傾情厚愛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災區人民化關懷為動力,變災難為機遇,崛起危難、堅強奮進,一條心、一盤棋、一股勁,用自己的雙手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家園,開拓出一條全新的重建之路,交出了讓人民滿意、世界驚嘆的“汶川答卷”,書寫了從毀滅走向新生、從陰霾走向陽光、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壯麗篇章。
無聲的數據,也會變成有聲的語言。經濟重振、社會重構、生態重建、文化重興、精神重塑,有數據顯示,2017年,四川39個重災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是2007年的3.2倍、5.4倍、4.1倍和5.1倍;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0278元和14092元,是震前的2.8倍和3.7倍。這些“跳動”的數據,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回應著各界的關切,把一份厚重的中國信心與力量傳遞給世界。
抗震救災的奇跡、災后重建的奇跡、加快發展的奇跡,10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一瞬,但災區10年間變化之巨、成就之大,足以在歷史進程中留下深刻印記,成為四川乃至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里程碑。我們為災區之“變”驕傲,更為災區之“新”自豪。夯基礎,再造錦繡巴蜀;興產業,奏響富民強音;強生態,蹚出發展新路;惠民生,好事辦進心坎,10年前那場大災難所留下的傷痕,早已被染綠的原野、漂亮的新居、轟鳴的廠房漸漸撫平,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生活、新的目標、新的愿景、新的夢想,讓人想著欣喜,看著興奮。
夢想貴在堅持,希望來自奮斗。全面鞏固和提升恢復重建成果,奮力實現災區發展振興,仍然任重道遠,仍然困難重重。我們堅信,在祖國的懷抱中,只要我們感恩于心,回報于行,繼續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精神,以實干實干再實干、落實落實再落實的精神,貫徹好、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邁好腳下每一步,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成效,就能在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中,跑好災區發展振興的“接力賽”,靠實干實現新目標、新愿景、新夢想,把四川各項工作做得更好,書寫新時代新天府的新答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發展 災區 振興 重建 接力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