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用好數字經濟新動能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5月18日,“2018數字經濟大會”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辦。大會以“新時代·新動能——數字經濟 智慧未來”為主題,與會專家及業內人士圍繞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探索實踐展開了深入探討。
與會嘉賓一致表示,中國經濟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最重要的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創新驅動,讓數字經濟更好服務于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本次大會由河北省人民政府、經濟日報社主辦,河北省工信廳、河北省商務廳、河北省通信管理局、廊坊市人民政府、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國家有關部委、河北省等省區市及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企業界和媒體等方面的代表600余人參會。
壯大新動能
發展數字經濟是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是順應時代趨勢、搶抓發展機遇的重大戰略。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各部門、各地方積極行動、主動作為,廣大企業開拓創新,奮力前行。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日趨強勁,數字紅利加快釋放,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數字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顯著加大。
“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正在從跟跑者、并跑者逐漸變為領跑者。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已經深刻融入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經濟日報社社長張小影說,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信息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數字經濟正在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網上購物、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都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張小影認為,當今世界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到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誰引領了數字經濟,誰就掌握了新一輪發展的主動權。
“河北有發展數字經濟的良好基礎和現實需要,有發展數字經濟的難得機遇,更有發展壯大數字經濟的信心和決心。”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夏延軍說,目前河北省已投入運營張北云聯數據中心、數據港張北數據中心、潤澤國際信息港、華為廊坊云計算基地、中國聯通華北基地等一批大數據中心。
把握新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久前舉行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這一表述引起了眾多嘉賓的強烈共鳴。
“數字產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周期,其最大特點就是ICT(信息和通信技術)和數字基礎設施將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已經從以前的辦公支撐系統變為生產系統和決策系統,成為新時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信息技術領軍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馬悅表示,數字技術的創新將給所有產業帶來進一步的繁榮,同時能夠驅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進一步增長。
不久前華為發布的《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顯示,隨著萬物感知和萬物互聯的升級,人類將進入一個萬物智能的世界。到2025年,全球個人智能終端將達到400億,全球聯接總數將達到1000億,將創造23萬億美元的產業價值。
馬悅表示,華為擁有ICT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和能力,具有ICT基礎設施和平臺管理優勢。“在三十而立的新階段,華為也確定了企業發展的新愿景與新使命。我們要把數字世界帶給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數字世界的一大好處是各種數字產品可以幾乎零成本地供應。我們要透過科技、人文等一起實現夢想,大家一起共創、共享未來。”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琦表示,5G和未來通訊本質上都是透過強大的計算能力,讓用戶享受到更好的通訊服務。為此,威盛一直努力推動中國“芯”的發展。“芯片產業非常重要,中國企業一定會越做越好。”陳文琦說。
實現新蛻變
數字經濟既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變量,也是發展提質增效的新動能。與會嘉賓認為,要著力推動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網絡和信息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多個機構的預測均顯示,工業互聯網的規模極其巨大。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正表示,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智能制造,旨在更好地提高質量和效率、降低成本、減少存貨。能否取得上述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采集到有效關鍵數據,這也是工業互聯網發展必須面臨的挑戰。為此,富士康旗下群創面板工廠目前正在運用16K攝像機采集數據,以確保精準監測。此外,富士康還著力破解工廠內部大量數據安全有效傳輸的難題。
陳永正表示,怎樣收集數據,采集什么數據,不同形式的數據如何傳輸、儲存、分析,是發展工業互聯網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也是一個重大機遇。
“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管理者、生產者、消費者共同為其營造一個清潔的經濟活動環境。”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表示,數字經濟對社會將產生巨大影響。但同時也要認識到,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新的生產方式與傳統方式之間的差異必然會凸顯出來,這需要我們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不斷開拓創新,不斷主動調整。(周 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數字 經濟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