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粵港澳高校“合奏”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
新華社廣州5月25日電(記者丁樂劉白云)高校聯盟、合作辦學、聯合科研……粵港澳三地高校科研合作不斷向縱深推進,科技創新資源優勢互補和共建共享機制日趨完善,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持。
24日在廣東惠州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教育協同發展高端論壇”上,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那佳說,粵港澳三地高校逾百所,在校生超300萬人。灣區內高等教育類型豐富、層次多樣、互補性強,現代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為灣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持。
“加快推動灣區建設和發展,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是題中應有之義。”那佳說。
近年來,粵港澳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機制不斷完善,簽署了《關于加強粵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備忘錄》等系列文件,成立了粵港澳高校創新創業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粵港澳大灣區音樂教育和藝術發展聯盟等合作機構。
廣東在收費、招生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吸引了知名大學來粵合作辦學。繼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在珠海和深圳辦學后,香港城市大學籌建惠州校區,雙方今年2月簽署合作備忘錄,目前正穩步推進規劃建設落戶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的千畝校園。
香港城市大學學務副校長任廣禹介紹,內地商業環境蓬勃,方便開展商學領域學生的實習實踐,迅速發展的高新產業也為大力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土壤,惠州校區將不僅是工程、科技、商學等學科的教學基地,還是生命科學、獸醫學等領域的科研基地。
“新校區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吸引高科技產業集群,有利于實現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化教育與高端科技產業基地的目標。”他說。
粵港澳三地科研合作不斷向深推進,那佳介紹,廣東省高等學校國際暨港澳臺科技合作創新平臺項目于2010年啟動,現已立項建設78個科研合作平臺。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于2016年啟動,首批立項建設了五家聯合實驗室。
暨南大學—香港大學腦功能與健康聯合實驗室成績斐然,2018年成功培育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癥基因敲入豬,推動針對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藥研發,成果發表在全球頂尖生物期刊《細胞》上。
暨南大學副校長葉文才介紹,“亨廷頓豬”是粵港高校合作的成功典范,推動中國發展出大動物疾病模型的醫藥研發產業鏈,大灣區的醫療創新正在向更高水平發展。
未來,為了更好發揮粵港澳三地高校對大灣區科技創新的建設,葉文才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加快灣區高等教育的戰略性布局,進一步減少和規范粵港澳高等教育合作中的行政審批事項,以及建立健全法規體系。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粵港澳 大灣區 高校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