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大數據,貴在“融”和“用”
大數據是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支撐。大數據產業,讓數據資源在貴州匯聚,也讓貴州有了在發展之路上彎道超車的可能。下一步,“中國數谷”如何打造?大數據的發展方向在哪里?如何更好地實現大數據的“融”與“用”?我們請來貴州日報的評論員,從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現場,帶給我們新鮮的思考。
5月29日,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州貴陽落下帷幕,普通市民的參與熱情讓這一盛會的親和力倍增?!鞍偌掖髷祿炐惆咐钡陌l布,讓民眾在領略“黑科技”魅力的同時,真切觸摸到大數據對生活的深度改變。
讓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在“鐵籠”中運行,覆蓋貴陽40個市直單位,一項叫“數據鐵籠”的工程,方便了公眾對權力的監督;著力破解貨源信息不對稱、交易效率較低、貨車空駛率高等痛點,一家叫“貨車幫”的貴州本土企業,3年多時間成長為“大數據+物流”的獨角獸企業;整合職能部門多項民生服務,一個名為“筑民生”的APP,依托大數據實現了民生供給和民生需求的精準對接。充分發掘大數據的政用、商用、民用價值,大數據的應用場景才能不斷拓展。
在多維度的應用場景中,人們對大數據已不陌生,但要充分挖掘大數據的強大驅動力,打破障礙的努力依然不可或缺。只有在觀念認知、制度設計上實現大數據的“聚通用”,以大數據的“融”與“用”攪動一池春水,才能讓大數據真正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抓手。
“融”起來的大數據,激發的能量不可限量。大數據之“大”,正在于數據的聯通,當前迫切需要打破部門間的“數據煙囪”、拆掉產業間的數據藩籬、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相融。作為我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近年來,貴州已把大數據的融合作為推動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之一。以精準扶貧為例,扶貧、公安、交通、住建等多個職能部門的數據融合,將對扶貧對象實現精準識別。國土資源云與扶貧云的融合,將使易地扶貧搬遷調度更精準。扶貧云與教育云的融合,將為貧困學生享受學費減免開辟綠色通道,自動識別、自動辦理。
“用”起來的大數據,展示的前景前所未有。融合本身就是為了應用。正如今年數博會上百家大數據優秀案例所揭示的,從交通物流到醫療健康,從金融財稅到能源電力,從資源環保到旅游服務,傳統行業的面貌因大數據的介入而煥然一新。公眾、政府、企業的高頻互動,更在不斷拓展大數據的生命力。普通用戶從生活痛點出發,提出分眾化訴求,企業的創新迎合用戶需求,同時也積累了海量數據資源;政府優化公共服務,越來越習慣從“數據多跑腿”切入,也讓不少創新企業找到了數據服務的廣闊藍海。
大數據不是用來做擺設的,更不是用來趕時髦的。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用好大數據已經成為便民的優選。共享單車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這一“互聯網+”出行方式,不僅倒逼城市優化慢行系統,也為公共交通治理提供了豐富數據。此外,推動大數據與政務服務的“聚通用”,“進一扇門辦全部事、進一張網辦全省事”,這樣的愿景和行動,在大數據的助力下,正一步步化為具體可感的便民場景。
不管生產要素發生怎樣的變遷,人永遠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在“數化萬物”的大數據時代,人依然是最核心的主體。“融”起來的大數據,為社會的創新發展打開了無數扇門?!坝谩逼饋淼拇髷祿?為民生福祉的改善帶來了諸多可能。開放、安全、高效的“聚通用”,將為大數據的發展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數據 扶貧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