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廢棄角膜組織透鏡可“起死回生”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教授領銜的視光學團隊歷經8年臨床實踐和科研攻關,在國際上獨創新療法,將以往飛秒激光近視和遠視手術中原本廢棄的角膜組織透鏡,用于治療圓錐與角膜營養不良患者,使之重見光明。該成果論文已在最新一期國際屈光手術權威期刊《屈光外科雜志》上發表,引起國內外同行關注。
據周行濤介紹,在眼科學領域,圓錐角膜與角膜營養不良是頑癥。圓錐角膜以角膜擴張、變形和中央變薄并向前凸起呈圓錐形為特征,往往導致不規則散光及高度近視,嚴重者會導致失明,需角膜移植;而角膜營養不良則是一種遺傳性的原發性進行性角膜病變,發展到最后也需角膜移植,且移植后還會復發。由于角膜材料嚴重匱乏,我國能夠為臨床提供足夠角膜材料的眼庫幾乎沒有。
據悉,矯正近視取出的角膜組織為近視透鏡,矯正遠視取出的為遠視透鏡,遠視透鏡具有降低近視度數的作用,近視透鏡有降低遠視度數的作用。而這些取出的透鏡對患者是無用的,國內外通常做法都是把取出的透鏡廢棄。這些透鏡可以再利用嗎?一直是周行濤團隊思考的問題。
他們把近視SMILE、遠視SMILE術中取出的透鏡在電鏡下進行觀察,發現取出的透鏡非常完整、表面非常光滑,提示如果用于移植,光學質量將會很好。從2010年起,他們先后在兔和猴等動物上進行嘗試。結果提示,植入的透鏡不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一定的屈光力(即植入的透鏡可產生度數)。其后,團隊嘗試把該技術應用到人眼中,并開展了自體近視透鏡移植矯正遠視的研究。結果表明,手術安全有效,并得到了預測公式(即植入透鏡的度數與實際產生的度數之間的關系)。
2015年,李美燕博士在周行濤教授指導下,原創性地把遠視透鏡植入一個瀕臨角膜移植的圓錐角膜患者的角膜層間,經隨訪至術后兩年,患者的裸眼視力從術前的0.1提高到術后的0.3、框架眼鏡矯正視力從術前0.3提高到術后0.5,近視從術前1350度下降到術后325度,散光從術前600度下降到150度。這是國際上首次將新鮮遠視透鏡移植治療圓錐角膜的成功病例;該技術在改善屈光度(視力)的同時,也加厚了角膜,避免了角膜移植,并具有潛在加固角膜,提高角膜生物力學的良好作用。
專家表示,表面鏡技術具有潛在的可以推遲角膜營養不良患者的角膜移植時間,減少手術創傷,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透鏡作為淺層表面移植材料,可減少排斥反應,并可潛在增加角膜生物力學穩定性,但其遠期穩定性仍需驗證。(記者孫國根 通訊員沈愛琴)
編輯:趙彥
關鍵詞:廢棄角膜 組織透鏡 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