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今日頭條旗下視頻平臺發布對英烈不敬內容被查
業內人士曝部分自媒體知錯不改利益動機
6月6日,有網民稱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平臺在搜索引擎廣告投放中,出現對英烈邱少云不敬的內容。
隨后,北京市網信辦、市工商局針對抖音在搜狗搜索引擎投放的廣告中出現侮辱英烈內容問題,依法聯合約談查處抖音、搜狗,責令網站立即清除相關違法違規內容并進行嚴肅整改,并對兩家公司違法違規行為將進行立案查處。
接下來,今日頭條官方頭條號進行了回應,發表了致歉聲明。
這已經是自3月以來,今日頭條第三次道歉。最近的一次,是4月內涵段子App因低俗違法信息被永久關停。對此,《人民日報》發表微評稱,“犯這種錯,抖音讓人發抖。犯了改改了再犯,這樣的道歉顯得廉價,更讓人懷疑道歉不過是金蟬脫殼的道具”。
未被重視的前車之鑒
我們不妨先看看今日頭條最新發布的這份致歉聲明。
聲明稱,出現對英烈邱少云不敬內容的廣告系公司推廣團隊委托北京某廣告公司,是在某搜索平臺投放關鍵詞競價廣告時出現的嚴重失誤,由于未認真審核第三方提供的關鍵詞包,未能過濾相關內容,發生嚴重疏漏。
此前,自媒體“暴走漫畫”平臺出現類似內容而被查處,今日頭條也難逃其咎。
5月16日,今日頭條發布公告稱,自媒體賬號“暴走漫畫”在多個平臺發布涉嫌戲謔、侮辱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的短視頻內容。
在接到舉報后,今日頭條第一時間下架了相關視頻,并對涉事賬號“暴走漫畫”進行了封禁處理。今日頭條稱,保護英雄烈士是網絡平臺的責任和義務,今日頭條將進一步加強審核規范。
次日一早,“暴走漫畫”回應戲謔英雄短視頻是誤會,存在斷章取義。
隨后,微博也對相關賬號進行清理,關閉包括@暴走漫畫@暴走大事件@黃繼光砸缸@辦公室的董存瑞等嚴重違規賬號16個,刪除賬號昵稱39個。
5月底,監管進一步收緊。
5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網站發布公告稱,“暴走漫畫”通過今日頭條平臺發布含有丑化惡搞董存瑞烈士和葉挺烈士作品《囚歌》的視頻,通過其自營網站提供丑化惡搞董存瑞烈士的網絡動漫產品,將從快從重作出行政處罰。
然而,就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對英烈邱少云不敬的內容再次出現在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平臺。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英雄烈士的精神和事跡,是我們共同的歷史記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自媒體平臺的內容只要涉及侵害英雄烈士,有關部門完全可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處理。另外,網絡安全法除了保障數據安全之外,還涉及內容安全。像公共秩序、利益,都是涉及反低俗、反侵害的。”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呂景勝對記者說:“網絡運營者發現用戶發布詆毀、侮辱英雄信息的,應該采取停止傳輸、消除等措施防止信息擴散。如果這個團隊有過錯,應該發現但沒有發現,或者有用戶舉報但平臺沒有及時撤下,甚至主動送上平臺,就會有責任的認定。”
“現在一些年輕人確實缺少基本的歷史知識,對共和國怎么走來的這段歷史缺乏認識。很多人不知道先烈做出多大犧牲才有今天的歲月靜好、穩定和平。還有,確實不排除有些網站、自媒體追求商業效益。”呂景勝說,要讓法律有權威、有強制力,必須依法懲治,否則就是形同虛設。
嚴格自審與流量減少
2018年,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屢次被約談,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在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提到了流量和審核這兩個詞。
“在嚴格的自審機制與流量面前,今日頭條頗為糾結。今日頭條系產品都是運用算法導向內容。以抖音為例,平臺上的爆款視頻都是在用戶關注、點贊次數多了之后,推薦到首頁。依靠這種機器算法,截至2017年7月,今日頭條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了1.2億,較2016年同期翻了一倍多,平臺上每天的投稿、上傳內容超過4000萬條。”在北京經營兩個自媒體公號的陳霄對記者說,正是因為這種機制,往往會有一些低俗、惡搞的內容迅速捧紅。此時,背后的審核、監管問題就顯現出來。
的確,僅靠人工審核難度很大,但有業內人士也坦言,機器審核的力度會下降。要做到輸出更多優質內容,必須增加人工審核,但也勢必會導致流量減少,由此帶來的收益也會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頭條招聘審核編輯已不是最新的新聞。
在今年1月,今日頭條為了內容合規,在招聘網站上發布大規模招聘內容審核編輯的啟示。比如,今日頭條在在天津招募內容審核編輯,每名員工每天需要審核1000條左右內容,負責監控審核今日頭條平臺內容是否違規,該職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要求黨員優先。
同時,今日頭條還發布了招聘國際內容審核編輯的啟示,負責審核日語視頻是否存在暴力、色情、恐怖等不和諧內容,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薪資約為每月6000至12000元。
據當時計算,今日頭條的員工數約為1萬人,這其中,內容審核團隊的員工數就接近一半。甚至在業內有了這樣的調侃——這么看來,今日頭條不是一家算法公司,倒是一家內容審核公司了。
可是,這依舊沒有讓問題停止腳步。
如何使用技術體現價值觀
“在大眾傳媒時代,媒體編輯承擔了把關人的角色,一直到門戶網站時代都是如此。但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編輯的作用似乎開始弱化,而基于推薦引擎的商業媒體平臺則更是將把關人變為‘算法’,影響這個算法的則是內容自己。”曾經在傳統媒體工作十余年,目前就職于某自媒體的梁愛靜對記者說,機器算法極大地延伸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但問題是,大眾在內容選擇上本身就是盲目的。技術雖然是中立的,但如何使用技術、傳播何種內容卻體現了技術使用者的價值觀。只認數據的機器算法推薦機制,也決定了在內容分發平臺上,永遠是擅長迎合的低門檻內容更能獲得閱讀和推薦。而具有一定審美層次的高質量內容,則在劣幣驅逐良幣效應的作用下,逐漸被邊緣化。
梁愛靜說,越來越多的內容分發平臺開始去編輯化,內容生產開始進入眾包階段,平臺將內容的編輯生產權轉交給了新媒體從業者。這些人可以說魚龍混雜,既有從體制內離職創業的傳統媒體人,也有新誕生的自媒體人,“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問題就出現在這些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自媒體人,在平臺方現金分成的刺激下,這些自媒體人開始刻意追求閱讀數,而不是內容本身”。
好在今日頭條已經開始反思“在平臺監管、企業社會責任上欠下的功課”。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內容 頭條 日頭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