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機器換人人換腦筋
機器換人,是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源泉,也是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的重要舉措。曾經依靠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高速發展的廣東珠三角地區,如今正在悄然完成“機器換人”的過程,強力推進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成為國內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重要策源地。
6月中旬,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率“中長期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專題調研組來到廣東省。此行既是來看“人”的,也是來看“機器換人”的。
位于東莞市的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智能手機金屬外觀件為主要業務的企業,你所使用的OPPO、華為、小米、三星、蘋果手機的框架和金屬件,或許就是這里生產的。走進加工車間,委員們沒有看到過往流水線旁大量操作工忙碌勞作的情景,越來越多的機械手代替了人工操作,工人看似是給機器“打打下手”,實際上掌控著儀器設備,操縱著機器的“大腦”。
委員們饒有興致地觀看“機器人”整齊劃一、井然有序地操作,驚嘆機械手在很多精密零部件組裝上天衣無縫的“手藝”。
“機器換人,換出的不僅是勞動生產率,更換出了安全性的提高和產品品質的提升。”據該企業負責人介紹,從2015年開始,公司就全面推行了“機器換人”,累計投入機器人近3000臺,自主開發自動化專機2000余臺,累計節省人工近6000人。
“勞動生產率提升上去了,是不是意味著就有工人因此失去工作機會呢?”李洪委員的疑問是很多委員都想問的。此次以“中長期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的調研,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關注技術革命給勞動力利用模式帶來的變化與挑戰。
去年,東莞市進行了一次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發展對就業影響的分析,選擇了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調研。調研發現,33家被調查的企業中,共有3795臺機器人,機器人生產線246條,占企業總生產線的47.49%。使用機器人技術后,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成效最明顯,分別占到46.43%和42.86%,“機器換人”促進了企業實現“減員、增效、提質、保安全”的目標。
根據調研分析,目前東莞市“機器換人”并未對就業造成沖擊,企業用工總量穩定,實名制就業登記總量一直維持在500萬人以上,就業規模大、總量穩,就業形勢較好且結構日趨優化。
“實際上,目前珠三角地區勞動力一直呈現短缺局面,很多年輕人寧愿選擇送快遞、外賣,也不愿意從事簡單重復的組裝工作,‘機器換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工荒’。”企業負責人解答,從“流水一線”退下來的人員經過學習充電再培訓,成為具備操作機器設備的技術人員,無論從勞動強度還是技能水平上都是解放和提升。
隨著“機器換人”的步伐越來越快,制造“機器人”也成為珠三角地區一項熱門的產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自主研發適合主營業務的機器人。目前,長盈除了生產手機外觀件外,自主生產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集成和智能裝備也成為重要營收來源。
“機器換了人,就要倒逼著人去換腦筋。”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王培安充分肯定了技術進步帶來人力資源優化的路徑,“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培養出適應機器時代要求的高級技工。”這句話說到了企業負責人的心坎上。“目前的職業院校培養不出我們需要的人才。”
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黃躍金還向企業分享了江西省的經驗,“動漫產業發展形勢很好,人才供不應求,企業自己就辦起了職業教育,與學員簽訂三至五年的服務協議,確保培訓的效益能夠留在企業。”
“校企合作要提早介入,學生一進校門就有企業上門求賢,提供實習就業的機會。”楊維剛常委也介紹了湖南鐵道技術職業學校的經驗。他認為,高級技工最好是先在企業干上幾年,再到學校去學習理論知識、開拓思路。“在德國、瑞士等制造業強國,一名好的技工往往需要8年以上時間才能出徒,在這項工作上切忌‘急功近利’”。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企業 機器 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