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16+1合作”為中歐融通帶來源源活水
新華社布魯塞爾7月5日電 題:“16+1合作”為中歐融通帶來源源活水
新華社記者鄭江華 王慧娟
“‘16+1合作’是跨區(qū)域務實合作的‘孵化器’,是中歐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益補充,有利于歐洲一體化進程,也有利于促進中歐關系均衡發(fā)展。”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11月在布達佩斯出席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時提出的重要論斷。
資料圖
7個多月后,李克強總理再赴歐洲,于5日至10日對保加利亞進行正式訪問并出席在索非亞舉行的第七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赴德國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并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中歐關系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再度成為歐洲輿論熱詞。
“16+1合作”是中國與中東歐16國于2012年共同創(chuàng)建的合作平臺,也是全球多邊開放合作中一道靚麗風景線。六年來,“16+1合作”在多個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中歐融通發(fā)展提供了源源活水。
源源活水來自日益深化的貿易關系。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與中東歐16國(其中包括11個歐盟成員國)進出口額達679.8億美元,同比增長15.9%,略高于中國-歐盟之間15.5%的增長率,也高于中國總體進出口額14.2%的增長率。這些亮眼數據表明,“16+1合作”作為中歐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貿合作后勁足、潛能大。
源源活水來自不斷擴大的互聯(lián)互通。中東歐國家地處歐亞大陸要沖,是通向西歐和北歐的重要中轉站。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歐洲間的互聯(lián)互通發(fā)展迅猛。以中歐班列為例,中國鐵路總公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15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000多列,中國43座城市與歐洲14個國家的42座城市加入中歐班列“朋友圈”。更令人欣喜的是,中歐班列雙向均衡運輸正逐步成為常態(tài),從歐洲返程的班列貨源品類越來越豐富,貨值越來越高。
源源活水來自互利雙贏的合作模式。“16+1合作”項目給雙方企業(yè)和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2016年4月中國河鋼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鐵廠,不僅保留了數千個就業(yè)崗位,而且很快結束該鋼鐵廠連年虧損歷史實現全面盈利。這樣的共贏故事在“16+1合作”中還有很多。從經貿往來到金融合作,從基建工程、航班增開到人文交流,中國與中東歐合作不斷走深走實,邁向共贏的道路正越走越寬。
“16+1合作”之所以能夠積厚成勢、穩(wěn)健發(fā)展,關鍵在于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同踐行“平等協(xié)商、互利互惠、開放包容、務實創(chuàng)新”的合作理念。相關各方堅持國無大小一律平等,有事大家商量著辦,同時發(fā)揮各自比較優(yōu)勢,在相互開放中挖掘機遇,在緊密聯(lián)動中應對挑戰(zhàn),在攜手合作中共謀發(fā)展。這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動、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更顯得彌足珍貴,更值得加倍珍惜。
“做大經貿規(guī)模”“做好互聯(lián)互通”“做強創(chuàng)新合作”“做實金融支撐”“做深人文交流”……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一系列倡議,為推動“16+1合作”指出了方向與路徑。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六年風雨同舟,“16+1合作”顯示出旺盛的生機與活力,給各國企業(yè)和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此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著眼“深化開放務實合作,共促共享繁榮發(fā)展”,必將為未來的“16+1合作”帶來更多源頭活水,注入更多蓬勃力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16+1合作 中歐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