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民進參政議政特邀研究員信息員,都是“有故事的人”
“特邀”是榮譽,是溫暖,也是責任
參政議政特邀研究員是民進中央為適應履行職能要求而創立的,以會外人士為主的專家隊伍,是民進中央履行職能的智庫。從2003年組建第一屆特邀研究員以來,歷屆的特邀研究員隊伍都廣泛參與了民進中央各類重要的參政議政活動,在高層協商、調研選題等方面貢獻了智慧和力量,發揮了優勢互補的獨特作用。
日前,在民進中央參政議政特邀研究員、特邀信息員工作會議上,第四屆參政議政特邀研究員光榮“上崗”,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為工作任務的特邀信息員隊伍也首次設立,為更好地履行民主黨派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基本職能,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為了共同的事業在民進相聚。
■腿傷了不要緊,還有互聯網
在民進中央參政議政特邀研究員、特邀信息員工作會議現場,國務院參事、友誠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座位旁的兩只拐杖很是惹眼。由于腿部受傷,湯敏沒有像其他發言者那樣走到臺前,而是坐在座位上和大家交流。“我做過兩屆特邀研究員,非常榮幸,又被聘請為第四屆特邀研究員。很感嘆民進有這么好的組織形式,還有這么好的可以長期跟蹤問題的平臺。”
湯敏是國務院扶貧辦的專家委員會成員,這幾年來一直在研究2020以后中國的扶貧問題。“不要以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中國就沒有扶貧任務了,實際上未來扶貧工作可能會更艱巨。因為那時的貧困是相對貧困,是永恒的問題。如何建立一套機制,怎么樣幫助弱勢群體,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研究的更深層次的問題。”
關于特邀研究員的成長與組織形式,湯敏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都來自各行各業,匯聚在民進參政議政這個大平臺上。民進的特點是什么,民進特別關注什么,可能還是要給我們一些培訓,才能讓我們跟民進更好地共同進步。同時,我也看了一下特邀研究員名單,都是各個領域里的大忙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已經要每天加班加點,怎么樣把他們的作用發揮出來?需要適當的組織形式。”
湯敏說,腿部受傷,給了他另類的工作體驗。“把人都組織起來碰面開會,成本非常高。實際上通過微信、視頻等互聯網手段照樣可以干活,除了不能握手之外,其他效果都差不多。”湯敏的話引起大家一陣笑聲。他提出的利用互聯網開小組會,發出選題、安排分工、部署工作的提議,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新時代,新特邀研究員,要有新創新。”湯敏如是說。
■干什么就“吆喝”什么
民進天津市委會生態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工業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雪花是民進中央首批參政議政特邀信息員之一。面對應該為民進提供什么信息以促進參政議政工作這個中心議題,她的答案是:參政議政工作一定要和自身專業結合,干什么就“吆喝”什么。
有例為證。
“2015年底,天津市建委找到我,希望我就海綿城市的建設出點子,我當時提了三條建議,都納入了他們的申報項目,而且天津如期獲得了第二批海綿城市試點。民進天津市委會給我布置了繼續研究這一課題的任務,這一研究不要緊,還真發現了天津建設海綿城市的特殊性。”張雪花說,海綿城市國家指南里面有一項硬性指標考核,是關于下沉式綠地建設的,但在天津卻并不適用。不適合的原因是天津市大到暴雨集中,蒸發量大,地下水埋深非常淺,建下沉式綠地,會留下更多的鹽堿,甚至會有污染地下水的風險。
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張雪花在調研中發現,有人在老舊小區居民點推廣屋頂綠地,成本低,效果好。不僅如此,他在屋頂收集雨水方面,也想出了專業人士都沒想到的辦法:在屋頂放一個大的塑料桶,把濾水管放入桶中,用雨水來維護屋頂的綠化。“我把發現的問題、建議和這種民間的辦法都寫到了建議里,住建部回復說,海綿城市試點中有9個沿海城市,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問題,他們只想到了東北凍土的問題,西部風沙問題,卻沒有考慮到沿海的鹽堿問題。我們提出的意見,對其他相類似的地區也有相當的應用價值。”
2017年底,張雪花的這篇社情民意被全國政協信息專報采用,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批示。
“對于這件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所有的參政議政工作,跟自身專業結合非常重要,而且要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政府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一定是龐大復雜而又棘手的,沒有學習,就沒有發言權。”同時,張雪花也感嘆組織的力量,她說,因為有民進的支持,才使得她效率更高,信心更足。“民進是一個家,給我們溫暖,也給我們力量。”
■信息是寫出來的,也是“走”出來的
民進甘肅省委會議政調研部部長馬小兵從1999年開始擔任信息員的工作。從一支筆、一張紙、一臺傳真機做起,一次次調研、一篇篇信息稿件,很多畫面永遠地定格在了他的腦海里。
“當了20年的信息員,今天開始加了‘特邀’兩個字,感覺有一種沉甸甸的含義在里面,這于我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壓力,一種責任,一種動力。”馬小兵表示。
其實,這次來京參會,馬小兵就帶了幾份信息的初稿來,其中的內容和他自年初在甘肅省宕昌縣掛職期間深入鄉村調研貧困地區農民生存現狀相關。這個貧困面達20.79%,5.9萬人未脫貧的深度貧困縣深深牽動了馬小兵的心。“我到縣上四個月,主要干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開會,第二件事是下鄉。全縣29個鄉鎮,我跑了21個,去了150多個村,非常深刻的一個感受就是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文化,才能更容易地發現真問題。”
在宕昌縣第二貧困鄉車拉鄉,有4戶貧困戶存在所謂重復享受扶貧政策的問題。馬小兵了解到,其中一戶有兩排房,6口人,年輕人出去打工,老人拿不出足夠的錢來交付危房改造個人該承擔的那部分費用,所以只能先把兩排房中更破敗的D級危房先改造了,想著等錢存夠了再改造另外的C級危房,但是等想改造的時候發現問題來了:因為他以前享受過D級危房政策了,現在再改造就屬于重復享受政策;而他如果不重復享受政策,他的住房就達不到安全住房標準,鄉里的扶貧工作就交不了“賬”。
“我覺得這類問題表現在基層,但實際上問題是出在機制上,是管理政策的不連續性導致的,類似的問題在基層還有很多。我建議大家到基層多走多看,發現一些和實際情況不符的真問題,形成我們政策性的建議。信息是寫出來的,也是‘走’出來的。”馬小兵說。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進 特邀 參政議政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