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老人飯堂的“雙重味道”——廣州怎樣破解居家養老難題

2018年07月12日 19:31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廣州7月12日電題:老人飯堂的“雙重味道”——廣州怎樣破解居家養老難題

新華社記者趙東輝、毛一竹、周強

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養老成為備受關注的民生大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人已達2.41億人,占總人口比重17.3%。

作為超大型城市,廣州的戶籍老年人口高達161萬人,老齡化社會特征突出。2016年開始推廣的老人飯堂,經過幾年發展,已全面覆蓋街道和村居,緩解了老人因兒女白天上班、中午吃飯難的問題,在全市深受歡迎。這種政府引領、社會運營、人人參與的助老模式,有利于提升居家養老的服務質量。

一頓飯的“味道”

榨菜蒸肉餅、萵筍炒魚松、白灼時蔬、蟲草花燉雞湯,兩葷一素一湯只要9元錢,在老年人口近20%的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道,老人飯堂有時一天能接到近300人訂餐。

每個工作日中午,88歲的劉宗炎會步行幾分鐘,到六榕街的老人飯堂吃飯,風雨無阻。飯堂的飯菜以蒸煮為主,少油少鹽,營養健康,軟糯可口,深受老年人歡迎。

志愿者用托盤把飯菜一份份端到老人面前。劉宗炎吃得很香,很快吃完一碗,又去加了米飯。老人告訴記者,兒子、兒媳都是醫生,平常工作很忙。早幾年在家自己做飯還沒問題,如今年紀大了,兒子總擔心他忘關煤氣。

“在這吃飯,孩子們很放心。”劉宗炎說,“不僅飯菜香噴噴的,健康衛生,為我們服務的志愿者也很熱情。”

記者注意到,飯堂張貼的備忘欄細致記錄了用餐老人的種種忌口。開飯前,有志愿者教老人們做手指操。很多老人長期在飯堂吃飯,有了自己固定的位置,“飯友”們坐在一起說說笑笑,熱鬧非常。

吃飯之余,老人飯堂更是老人精神交流的“棲息地”,他們在這里吃出了另一重“味道”。“在家里,一個人很孤獨。飯堂提供了一個平臺,認識了很多朋友,一起聊聊天,心情也變好了。”劉宗炎說。

因吃飯結緣變成朋友的,不在少數。坐在一張圓桌前吃飯的“姐妹團”,原本是互不相識的8位老人。

“開心就年輕。”65歲的林潔貞展示著姐妹們用絲網花做成的工藝品,對記者說:“這些義賣后都捐贈給孤寡老人。逢年過節,老人飯堂會組織我們包餃子、做湯圓,有時還辦生日會,大家聚在一起很充實。”

截至今年3月,廣州全市共有老人飯堂952個,實現了街道、村居全覆蓋。飯堂還著力為空巢、獨居、高齡、失能老人解決吃飯難,替他們的子女減輕負擔。

家住黃華路黃華塘社區的陳祝萍今年55歲,已經退休在家。她面對的不僅是自己的養老問題,還要照顧85歲長期臥病在床的老母親。

自從小區有了老人飯堂,陳祝萍開始去飯堂打飯。“我媽兩次骨折后只能臥床,我去外面買菜不是很放心,怕她一個人在家有什么事。老人飯堂就在小區里,去打個飯幾分鐘,很方便,價格又便宜。”陳祝萍說。

眾人拾柴把好事辦長久

小小一頓老人餐,背后卻大有乾坤。

廣州出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創新試點方案》《長者助餐配餐服務指引》等文件,要求在市中心城區步行10分鐘至15分鐘范圍、外圍城區20分鐘至25分鐘范圍建設助餐配餐服務網絡。

“這些制度確保了財政、食藥監、人社、衛計等部門各司其職,多方合力把好事辦好辦長久。”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王福軍說,如果不打通各部門梗阻,僅一項食品安全問題就可能讓老人配餐服務“夭折”。

在越秀區六榕街老人飯堂的黑板墻上,記下了每一位捐贈者的名字,善款在100元至2000元之間,捐贈物包括糧油等物資。

這是廣州積極引入公益慈善、志愿服務資源參與助老用餐服務的縮影。為了確保老人飯堂長期運行下去,廣州采取“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式,讓老人飯堂以“保本微利”的標準,實現自我造血和可持續發展。

廣州市民政局福利處處長陳忠文說,一頓飯餐標為15元,企業需要讓利3元,政府每餐補貼3元,再加上慈善捐贈,老人支付9元左右,貧困老人則免費享用。

臺資企業家樂緣是廣州一家主要面向寫字樓白領快餐需求的餐飲公司,已承擔廣州7個街道的10余個老人飯堂的配餐服務。每臨近午飯時間,廣州天河區家樂緣科技龍旺餐飲店便會迎來一批老年客戶,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任意挑選食物。

“部分門店還專門開設了老人用餐區,他們的用餐時間會更早一些,實現跟白領錯峰用餐。”公司總經理林逸然說,通常一份普通快餐盈利三四元,老人餐利潤則控制在5角到1元。

把錢用在刀刃上,老人配餐實現了財力可負擔。王福軍說,從2016年開始,廣州已下達約1億元主要用于設施設備購買、場地裝修、網絡建設和就餐補貼,政府資金起到了引導作用和示范效應。

與此同時,廣州還開放“大配餐”服務平臺,將政府舉辦的老人飯堂委托給企業或社會組織運營,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成為提供助餐配餐服務的主體。

餓了么送餐平臺在APP上開設老人餐廳專區,并在越秀區建設街試點配備孝老騎手免費為轄區老人送餐,“長遠來看讓公司鎖定了新的老年群體,實現了客群的突破。”公司公關負責人陳瑾說。

“小支點”撬動大服務

痛點即需求。老人飯堂的建立源于廣州市對居家養老難題的精準出擊。廣州老人飯堂的推進沒有“另起爐灶”,而是“就餐下鍋”,在原有的1460個星光老年之家和188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升級改造。

“由于歷史長、活動形式陳舊,老年人的利用率不高,老人飯堂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建,也提升了公共資源的合理利用。”陳忠文說,政府在養老助餐配餐工程上沒有實行大包大攬,而是以街道為單位充分調動轄區社會資源,整個配餐工程85%由社會力量支撐。

如今,老人飯堂在當地口耳相傳,成為老年人心中切切實實、接地氣的民心工程。“老人背后是整個家庭,在推進老人飯堂過程中,黨委政府始終站在第一線,‘黨為群眾辦好事,群眾就會跟黨走’。因飯堂想到了老人的心坎上,群眾對政府滿意度明顯提高。”越秀區六榕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學明說。

老人飯堂是廣州基層黨建項目化的縮影。除老人飯堂外,廣州還通過網格化管理、居民自治議事會、12345熱線等途徑,打撈“沉默的聲音”,及時解決居民最關切的民生小事,老樓宇加裝電梯、舊街巷管線改造等得以實施。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要選好著力點,關鍵在于要實現從‘政府配餐’向‘群眾點餐’的轉變。”廣州市越秀區區委書記王煥清說,在老人飯堂的逐步建設中,黨組織充當“主心骨”,并動員協調各類社會力量,真正形成“群眾下單、黨委接單、共建做單”的新治理格局。

編輯:秦云

關鍵詞:老人飯堂 雙重味道 廣州 居家養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