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改革開放沒有“中場休息”
今年6月以來,上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磅”消息不斷。
6月初,滬、蘇、浙、皖四省市在上海召開主要領導座談會,會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在這個經濟綜合實力超強區域,拉開了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大幕;6月底,上海出臺關于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確立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線路圖;7月10日,上海發布進一步擴大開放100條措施,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從主動服務、引領區域經濟一體化,到自我加壓、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再到深度擴大開放,這一系列舉措,勾勒出上海先行先試、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圖景,也折射出全球大變局之下中國始終不變的改革開放道路選擇。
對改革開放,上海始終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今年1月的上海兩會上,上海市委主要領導對改革開放的一番感悟引發了與會者的思考。“‘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小平同志當年講的這句話曾經振聾發聵。現在,我們不能因為日子比較好過、發展的壓力似乎沒那么大,而產生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也不能因為改革攻堅的難度大、開放提升的要求高,而產生等一等、拖一拖的想法。” 40年改革開放把上海帶上了新高度,而此時,推進改革開放“不能有‘中場休息’,也不能搞‘技術暫停’”。
上海要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必須堅持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向改革開放要發展紅利,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形勢所迫。40年篳路藍縷,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遭遇的問題和挑戰日趨復雜,需要勇于擔當的先行者,用開放思維架橋,用體制變革擺渡,在新時代蹚出一條新發展之路。
從浦東開發開放,到自貿試驗區經驗制度復制推廣,再到出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上海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先行先試、改革創新”關鍵詞始終貫穿其中。在這份意見中,上海一口氣提出要實現5個新突破——提高經濟密度、提升配置全球資源能力、增強創新策源能力、打造全球網絡樞紐、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實現新突破的每一步都沒有現成道路可循,惟有摸著石頭過河,以瞭望者的韜略與膽識,以改革者的勇氣和擔當,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再造一條屬于自己的“卓越之路”。
如何“先行一步”?關鍵在于對社會發展規律和改革內在規律的把握。改革,為國家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每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改革任務和歷史使命,與時俱進、順應潮流者,才能踩準改革的節奏,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
上海為什么迫切要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什么愿意放下身段,主動與周邊中小城市交通互連、規劃互接,打造上海都市圈?為什么罕見地將區域協同發展寫進城市發展戰略,主動推進新一輪長三角一體化?因為,這是在順應世界城市發展潮流。縱觀世界城市發展,城市的興起,在于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城市的衰落,在于核心競爭力的喪失;城市的持久繁榮,在于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但是,全球城市不是全能城市,當今世界,建立在便捷交通網絡之上的城市群正成為各國經濟增長中心,未來世界各國經濟競爭主要表現為城市群的競爭。上海,只有站上城市群的風口,才能與頂級全球城市比肩。
機遇從來都是爭取來的,不是等來的。我們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始終做改革航船奮楫者,這是上海的責任擔當,也是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城市 改革開放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