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用開發性金融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是習近平同志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以及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為促進全球共同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重點是深化金融領域合作,不斷健全“一帶一路”建設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開發性金融機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強化開發性金融的責任擔當,發揮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支撐作用。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探索互利共贏合作方式
當今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經濟治理滯后、發展失衡等問題日益突出,國際社會強烈呼喚更加平等包容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國際合作模式。“一帶一路”倡議創新了國際經濟合作模式和全球治理思想,提升了經濟全球化的包容性、開放性和普惠性。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致力于同國際社會一道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新挑戰,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互利共贏合作的中國方案,體現了我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一員的責任擔當,增強了世界各國對經濟全球化的信心。
“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中有眾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一方面具有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強烈愿望,另一方面又因資金實力和資本積累不足,無力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重大項目建設。這為開發性金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廣闊空間。開發性金融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實現互利共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維護國家利益與支持合作國發展相結合,探索互利共贏合作方式,為“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重大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開發性金融的跨周期優勢可以有效避免商業性金融的順周期問題,帶動各類資金持續投入,形成集聚效應。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家開發銀行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努力與參與國建立政策協調對接機制,聚焦重大項目落地深化金融合作。截至2017年底,累計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項目600多個,貸款余額約1133億美元。目前,國家開發銀行正在加大力度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確保25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高質量落地,積極促進我國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互利共贏合作。
加強政策溝通和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協調聯動發展
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建立政策協調對接機制,相互學習借鑒,并在這一基礎上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共同采取合作行動,形成規劃銜接、發展融合、利益共享局面。”政策溝通和發展戰略對接是開展各方面務實合作的基礎,是擴大“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利益匯合點的關鍵,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
發展戰略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引領性。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對接各國的發展戰略,有利于增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共識、深化利益融合,從宏觀上尋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發展規劃是對發展戰略的細化和量化,具有前瞻性、系統性和協調性。促進國家之間和區域范圍內的發展規劃對接,能夠將發展戰略確定的愿景明確為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發展戰略和規劃對接要落到實處,必須構建順暢的交流磋商渠道、互相包容的規則體系和參與國政府之間的政策協調對接機制。
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國家開發銀行積極推進政策溝通和發展戰略對接。一是推動多雙邊合作機制建設。2013年以來,累計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合作方簽署協議170余份,涉及融資金額1800億美元,為增進戰略互信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為規劃設計提供服務。深化與合作國政府部門的聯系溝通,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全程深度參與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老撾、柬埔寨、科威特等8個國家的雙邊合作規劃以及中蒙俄、中巴、孟中印緬3個經濟走廊規劃工作,開展相關區域、專項和國別規劃對接合作,完善“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庫,與合作國政府和企業共同推動規劃成果轉化為具體項目。三是致力于完善區域投融資規則體系。深入調研“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法律體系,運用開發性方法,以項目為抓手,推動構建行業產品國際標準規范;以銀聯體等多邊金融合作機制為平臺,推動完善區域投融資規則體系,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制度基礎。
以重點項目引領發展,促進基礎設施聯通和實體經貿合作
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要“牢牢把握重點方向,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項目,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要切實推進關鍵項目落地,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經貿產業合作區為抓手,實施好一批示范性項目”。“一帶一路”建設致力于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推動實施一批有需求、有共識、基礎好、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重點合作項目,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將藍圖轉化為現實,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大多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階段,改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愿望比較強烈。構建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復合型基礎設施網絡,能夠提高相關國家的發展潛力,激發其經濟活力。“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互補性較強,將投資與貿易有機結合,推進經貿產業合作區建設,促進產能合作和經貿合作,可以將經濟互補性有效轉化為經濟推動力。
適應“一帶一路”建設需求,國家開發銀行以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經貿產業合作區等為抓手,建立“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工作機制,推動一批戰略性突出、綜合效應明顯、融資金額大的重大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是緊緊圍繞“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合作框架,聚焦交通、油氣、電力等重點領域,支持中資企業通過特許經營、工程承包、設備出口、投資等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推動一大批重大項目落地。二是加大對鋼鐵、有色、建造等優勢產能以及高鐵、核電、電信等高端制造的支持力度,推動中國裝備、技術、標準、品牌、服務走出去。三是支持經貿產業合作區建設,支持的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中白工業園等成為合作典范;積極推動與印尼、老撾等國的產業園區開發,設立瀾滄江—湄公河國際產能合作等專項貸款;推動中哈產能合作機制下首個重大項目阿斯塔納輕軌實現融資落地。
構建完善的金融保障體系,推進金融合作不斷深入
習近平同志指出:“重視投資和融資合作,支持擴大相互金融市場開放,鼓勵開發性金融機構發揮重要作用,努力構建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一帶一路”建設資金需求巨大,需要發揮開發性金融長期性、開發性、引導性優勢,形成示范效應,引導各類資金形成共建“一帶一路”的金融合力。
深化金融合作,建立多元化融資體系。探索金融合作機制,發揮開發性金融、商業銀行、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的多層次支持作用,用好對外投資基金,利用債券市場融資渠道,實現國內國際市場共用、直接間接融資并舉的多樣化融資機制。國家開發銀行發起設立上合組織銀聯體、中國—東盟國家銀聯體、中國—中東歐銀聯體、中國—阿拉伯國家銀聯體等多邊金融合作機制,引導更多資源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通過銀團貸款、同業授信等方式,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金融機構開展合作;積極投資和管理絲路基金、中國—阿聯酋共同投資基金、東盟—中國系列基金等“一帶一路”對外投資基金,發揮中長期權益資本支持作用;借助債券銀行優勢,發行多筆“一帶一路”專項債,引導社會資金共建“一帶一路”。
推進金融創新,提升金融服務能力。“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國家多、領域廣,項目額度大、交易結構復雜,對金融服務的個性化要求高。國家開發銀行發揮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投融資和國際業務的經驗優勢,抓住戰略機遇,加強金融創新,提升支持能力,努力承擔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任。以財務顧問、融資顧問等融智類產品推動重大項目進程,創新項目融資交易結構和風險分擔機制,借助各方優勢破解東道國融資瓶頸;發揮投貸債租證協同優勢,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貸款、債券、股權等多產品、多類型金融支持;運用開發性金融方法著力解決準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難題,探索形成可復制、風險可控的開發性金融境外投融資模式。
促進貨幣流通,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隨著中國產品出口和投資規模逐漸增長,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認可度大為提升,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難得契機。推動形成“人民幣區”也有利于促進相關國家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避免匯率損失,增強其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多年來,國家開發銀行通過發放跨境人民幣貸款、發行境外人民幣債券等方式,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防范金融風險,確保金融支持長期、穩定、可持續。“一帶一路”相關建設項目回收期限較長,金融風險防控難度較大。國家開發銀行始終把服務國家戰略與自身可持續發展相結合,遵循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則,兼顧業務發展與風險防范,建立了與“一帶一路”建設業務相適應的工作機制。一是堅持市場化運作。強調運用國際法律規則設計金融產品,通過建立機制、平臺和信用結構等方式,與所在國政府、金融機構、中外方企業建立良好風險分擔機制,促進項目可持續發展。二是實施審慎的風險管理制度。完善國際業務風險管控體系,緊抓全流程風險防控不放松。制定國別風險綜合管理方案,強化項目運營風險、法律風險和合規風險管理。加強國別法律風險識別、預警和防控。三是提高風險化解主動性。加強風險預研預判,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預案,明確實質性風險管控策略和處置預案,有效防止風險演變蔓延。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建設 一帶一路 金融 合作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