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APP“反詐” 預警點對點
廣東警方研發預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利器——反詐先鋒APP
APP“反詐” 預警點對點
反詐利器來啦,對詐騙毫秒級“點對點”預警!昨日,廣東省公安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亮出今年上半年廣東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成績單”。同時,作為廣東公安機關“智慧新偵查”建設的拳頭產品,省公安廳研發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預警防控工作“反詐先鋒”APP也正式上線。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張華偉、黃玨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喬軍偉
數說成效
最新數據顯示,1至6月,全省共破電信網絡詐騙刑事案件10230余起,同比上升17.39%;
刑拘6020余人,同比上升37.28%;逮捕3560余人,同比上升13.5%;
群眾直接財產損失4.13億余元,同比下降15.2%;
查凍涉電詐“颶風”系列案件資金2億余元,帶動全省破案2300余起;
省市兩級反詐中心共勸阻潛在受騙事主15萬余人,挽回損失20億余元,止付涉案銀行卡3.6萬余張,涉案金額7.16億余元,封停涉案電話號碼8萬余個,成功為事主返還被騙資金近8500萬元。
特點:網絡交友詐騙目前仍高發
省公安廳刑偵局政委、打擊辦常務副主任梁瑞國在發布會上介紹,針對電信網絡詐騙,廣東警方持續嚴打高壓,將其作為當前突出的刑事犯罪,予以重點打擊治理,并列入“颶風2018”的優先方向。今年上半年,全省電信網絡詐騙發案和往年同期持平,但破案、拘留、逮捕、起訴等,全都保持兩位數的升幅。
“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颶風打擊模式。”梁瑞國說,廣東警方打擊串案、窩案、集團犯罪和職業犯罪,打擊犯罪分子的同時,對其背后的犯罪集團及上下游黑灰產業連帶進行研判打擊。“我們是挖著打、追著打、圍著打,所以一打就是一串。如果沒有這樣的組織經營,是不可能實現發案持平但打擊效能大幅提升的。”
從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的發案情況來看,警方發現傳統類型的,包括“猜猜我是誰”臺灣系詐騙犯罪處于可控狀態,甚至有些呈現下降。但是,網絡詐騙,特別是網絡加微信交友詐騙、購物詐騙較多。
“尤其是網上的‘采茶女’,培養一個月左右開始下手,通過曬一些高大上的生活照,突然說被男友甩了求安慰,然后回到鄉下‘外公的茶園’,一旦進入這個環節就要錢了。可能因為‘單身狗’比較多,上鉤被騙的較多。”梁瑞國說,盡管被騙金額不大,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但通過互聯網上“撒網”模式,被騙者不是特定的,數量為海量級。
梁瑞國透露,近日,廣東警方在周邊某省打掉4個窩點,有300多個人在詐騙。“每個‘摳腳大漢’面前都擺放了100多部手機,多的有300多部,屏幕上‘靚女’的背后都是這些人。”主要犯罪嫌疑人都發了財,出入有豪車,警方繳獲最高檔的是價值600多萬元的跑車,而普通詐騙分子月收入過萬,提成都有幾萬元。
“一定要防范這類詐騙手法,交友詐騙目前仍高發。請廣大群眾記住,‘天上沒有免費的餡餅,更沒有免費的艷遇’。”梁瑞國說。
反詐利器:對詐騙毫秒級“點對點”預警
據了解,面對當前不斷發展變化的電詐犯罪新形勢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省公安廳成功研發了應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預警防控工作的“反詐先鋒”APP。目前,省市兩級反詐中心已經全部配備。隨著智慧新警務建設的深入,這一APP將安裝到全省公安民警的智能手機上。
“‘反詐先鋒’APP雖是公安民警使用,但與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可以說是群眾身邊的反詐利器。”警方介紹,該APP以省市兩級反詐中心綜合研判平臺為依托,通過系統分析詐騙電話和資金流動的特征信息實時推送給反詐先鋒APP。民警依據該信息第一時間對被騙事主進行短信、電話勸阻等措施干預。
如勸阻不成,則可通過APP將預警信息推送給一線民警上門處置,同時將勸阻情況反饋給反詐中心,從而形成“信息——指令——處置——反饋”一體化閉環流程,實現預警信息100%流轉。
值得一提的是,該APP通過“一鍵點擊,多點聯動”,由以前的大面積宣傳防范提醒,逐步轉向預先感知、提前研判的“點對點”精準處置,實現預警防控信息傳遞的“毫秒級”響應和公安機關與疑似被騙群眾的精準對接。
“今后,APP的功能將從云端到終端,從省反詐中心一直推到全省每個基層民警,服務全省上億人民群眾。”
典型案例
微信交友介紹炒期貨詐騙案:
“白富美”拉網友入群“掙大錢”
2018年3月1日,事主譚某報案稱,其本人于2017年12月份通過微信認識一名網友,該網友介紹其進入一個炒期貨的投資平臺和微信群,聽微信群講師講解之后進行投資,結果虧損了100多萬元。
辦案民警介紹,警方調查發現該平臺是偽造的期貨平臺,犯罪團伙公司化經營,內部分工明確。技術人員開發虛假的炒期貨投資平臺,業務員通過網上下載美女圖片、旅行圖片等,偽裝成為“白富美”,主動添加男性網友,按照總監、經理下發的話術本套路,先與網友聊生活、聊感情,并每日更新自己的朋友圈。
當網友主動與業務員聯系后,就開始通過話術了解網友經濟情況,之后暗示自己通過炒期貨贏了大錢,誘導網友到平臺上注冊賬號,再將網友拉進微信群。辦案民警說,微信群內有一個很權威的講師(由總監偽裝),還有很多個投資贏了大錢的客戶(由業務員另外的男性微信號扮演),還有幾個被誘騙進微信群的網友。
微信群的日常聊天套路是:講師講解市場行情,鼓勵買漲或者買跌,業務員通過在一個模擬盤上虛構入金、出金,將截圖發上微信群,宣稱是聽了講師的話進行投資,賺了大錢,營造出群內講師非常權威,聽從講師的話一定賺大錢的假象。隨后,網友開始在講師的帶領下,跟隨群內的所謂投資客戶(業務員假扮)開始頻繁進行交易,結果出現大筆虧損。當網友提出要退出投資時,“白富美”又會提出還有更權威的講師,自己出現虧損時也是聽從另外的講師,回本之后還賺了一筆大的,網友聽從后,繼續加入另外的微信群。
“微信群內的講師以及客戶還是同一班人,只是微信號不同而已。”警方稱,最終結果就是網友投資的錢全部虧損。
“颶風38號”滴滴騙單專案:
滴滴打車刷單詐騙 黑色產業鏈被摧
2018年5月底,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報案稱,4月中旬在公司系統自查中發現,大量拼車訂單的實際車費與預估一口價相差很大。司機使用作弊軟件模擬行駛軌跡增加公里數、原地等待增加服務時長等虛構方法增加車費,向平臺騙取巨額車費。經梳理,該案涉及團伙30余個,涉案身份信息200余條、涉案總金額200余萬元。
5月23日,專案組將其中一名涉案司機吳某抓捕。經審訊,吳某供述其于2017年6月成功注冊成為一名滴滴司機。在經營過程中,認識了同為滴滴司機的嚴某和葉某。
今年3月,嚴某告訴吳某和葉某,其發現如果接到拼車的單,可以在同一輛車上放置多部綁定并登錄了不同滴滴司機端APP的手機,從而實現用一輛車跑出多輛車的車費。
隨后,吳某便伙同嚴某、葉某(均已抓獲)采用時分時合的作案方式,事先選擇一些偏僻路段,用一臺手機登錄滴滴打車APP,假冒乘客發出拼車單進行詐騙牟利,成功騙取滴滴公司1.2萬余元。
2018年7月3日,佛山市公安機關開展“颶風38號”專案統一收網行動,成功摧毀一條惡意利用滴滴打車軟件進行刷單詐騙的黑色產業鏈,刑拘犯罪嫌疑人105名,繳獲作案車輛、手機、銀行卡等物品一大批。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詐騙 app 反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