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合理用藥合理用藥
良藥可變毒藥!十個常見的服藥錯誤,警惕!
藥品的功效越來越強,口感越來越好,形狀越來越多,包裝也越來越精美,可說明書上對服用方法一項的介紹卻數十年如一日,始終是那8個字:一次×片,一日×次,或者再加上一句——飯前服用。其實,藥品的服用方法是一個和藥品副作用同樣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如果方式、時間不正確,與飲食的搭配不合理,不僅不利于藥效的發揮,還可能導致各種危險。以下十個常見的服藥的錯誤方法,值得警惕。
錯誤一:把“1日3次”當成“三餐前后”
因為藥品說明書上簡單寫著“1日3次,飯前服用”,所以。一些患者便每日準時在三餐前服藥。事實上,這種方法是錯誤的。
“1日3次”是藥物學家根據實驗測定出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后規定的,意思是將一天24小時平均分為3段,每8小時服藥一次。只有按時服藥才能保證體內穩定的血藥濃度(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達到治療效果。如果把3次服藥時間都安排在白天,會造成白天血藥濃度過高,給人體帶來危險,而夜晚又達不到應有的血藥濃度。
“飯前服用”則是指藥物需要空腹(餐前l小時或餐后2小時)服用以利吸收。因此,如果患者在飯前吃了一大堆零食,那么此時的“飯前”便不等于“空腹”。反之,“飯后服用”則是指飽腹(餐后半小時)時服藥,以利用食物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或促進胃腸對藥物的吸收。同樣,如果患者飯前剛吃了不少零食,也不必非要等到飯后才服藥。
錯誤二:躺著服藥
躺著服藥,藥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僅影響療效,還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炎癥,嚴重的甚至損傷食道壁,埋下食道癌隱患。所以,最好站著或坐著服藥。
錯誤三:干吞藥片
一些患者為了省事,在服藥時不喝水,而是直接將藥物干吞下去。其實,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方面,可能與躺著服藥一樣損傷食道,甚至程度更嚴重;另一方面,沒有足夠的水來幫助溶解,有些藥物容易在體內形成結石,例如復方新諾明等磺胺類藥物。
錯誤四:將藥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藥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張地把藥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這樣不僅影響療效還會加大藥物的不良反應。
以阿司匹林腸溶片為例,掰碎后沒有腸溶衣的保護,藥物無法安全抵達腸道,在胃里就被溶解,無法發揮療效,還刺激了胃黏膜。
所以,除非醫生特別吩咐或藥物說明書上標明,否則不要這么做。
不過這個針對西藥,服用中成藥時則有所不同。例如常見的大粒丸劑,就應該用清潔的小刀或手將藥丸分成小粒后用溫開水送服。為加速產生藥效,還可用少許溫水將藥丸搗調成稀糊狀后送服。
錯誤五:用飲料送服
牛奶、果汁、茶水、可樂等各種飲料都會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可能影響療效,甚至導致危險。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飲料送服復方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和黃連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會加速藥物溶解,損傷胃黏膜,重者可導致胃黏膜出血。
正確的方法是用溫度適中的白開水送藥,但以下特殊情況反而有助于發揮藥效:以淡鹽水送服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中成藥;以熱姜湯送服藿香正氣片、香砂養胃丸等中成藥;以熱米粥送服調理脾胃的中成藥。
錯誤六:對著瓶口喝糖漿
這種情況尤其多見于喝糖漿。一方面容易污染藥液,加速其變質;另一方面不能準確控制劑量,難以發揮最佳藥效。
錯誤七:多藥同服
多藥同服,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很難避免,甚至會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例如,意外懷孕也許不是漏服避孕藥,而是服用避孕藥的同時服用了抗結核藥物或防止腦溢血的藥物,導致避孕藥失效;導致治療心臟病藥物失效的原因可能是那些用來治療咳嗽的甘草片等。所以一定要主動向醫師或藥師咨詢,但切記不可自行隨意停藥或換藥。
錯誤八:喝水過多
服藥后喝水過多會稀釋胃酸,不利于對藥物的溶解吸收。一般來說,送服固體藥物1小杯溫水就足夠了。對于糖漿這種特殊的制劑來說,特別是止咳糖漿,需要藥物覆蓋在發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護性的薄膜,以減輕黏膜炎癥反應、阻斷刺激、緩解咳嗽,所以,可提醒患者喝完糖漿后5分鐘內不要喝水。
錯誤九:服藥后馬上運動
和吃飯后一樣,服藥后也不能馬上運動。因為藥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鐘才能被胃腸溶解吸收、發揮作用,其間需要足夠的血液參與循環。而馬上運動會導致胃腸等臟器血液供應不足,藥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錯誤十:服藥期間不注意飲食禁忌
不是只有中藥才講究飲食禁忌,西藥也是一樣。不合理的飲食會降低藥效,嚴重的還可能危及生命。如服用治療頭痛的藥物期間就要忌酒,因為酒精進入人體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乙醛再被氧化成乙酸在體內代謝。而治療頭痛類的藥物會妨礙乙醛氧化成乙酸,導致體內乙醛蓄積,加重頭痛癥狀。
編輯:趙彥
關鍵詞:服藥 錯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