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讓“文創”成為小鎮經濟助推器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 題:讓“文創”成為小鎮經濟助推器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皮革之鄉”海寧、“國際襪都”大唐……在中國經濟版圖中,有不少制造業小鎮,一方水土養一方特色產業,看似“不起眼”卻聞名海外。在曾經外向型經濟主導的時代,這些小鎮通過加工制造帶動了一個產業,“墻內開花墻外香”。
如今,從代工到設計、從制造到服務,從產業園區變身創客基地,小鎮經濟又有了一個助推器。
記者不久前走進浙江濮院,眼前的水鄉,是錯落的現代工廠,擁有智能生產線、現代物流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引進了設計學院,辦起了時裝周……從“做嫁衣”到創品牌,“濮院毛衫”區域品牌價值達數十億元;在長三角地區,有不少類似濮院的小鎮“舊貌”換“新顏”。
一定程度上,小鎮的變遷也是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當前,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產業逐步由低端、中低端向上提升,變局已然開啟,消費升級加快,企業若不求變圖新,將會錯失良機。將技術、工藝迭代升級,融合文化、旅游等創意元素,卻能給小鎮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小鎮的轉型可謂是“千人千面”。藝尚小鎮率先實現共享面料和平臺App搶單,為服裝業融入工業互聯網、柔性制造做出示范;從新能源汽車制造延展到共享出行、旅游,寧海智能汽車小鎮形成跨界新生態……這些探索反映了相關產業和區域發展的新趨勢。
專注于云計算的云棲小鎮、物聯網小鎮、機器人小鎮……立足于先進制造和高新技術的小鎮浮出水面,成為創新高地和撬動轉型的“新杠桿”。
與單個產品或企業相比,小鎮經濟并不穩定,創新也更加不易。我們既要從一些成功經驗中,看到產業融合與升級的新趨勢、新動能;也應該意識到,還有不少小鎮囿于傳統思維,尚未擺脫依靠房地產、低端制造的老套路。
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向好基礎仍待鞏固。從小鎮的文化創意中獲得啟發,借鑒“樣本”作用,或可促進存量變遷與結構升級,推動區域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小鎮 經濟 產業 助推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