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山東濰坊:“信用互助”解了村民用錢難題
新華社濟南8月12日電題:山東濰坊:“信用互助”解了村民用錢難題
新華社記者張志龍、蘭恭來
“多虧了合作社的信用互助,我這修大棚的錢及時到位了。”山東濰坊青州市黃樓街道巨彌村54歲的銀瓜種植戶殷鳳嶺對記者說。
今年6月初,殷鳳嶺籌備改造高溫大棚,但腰包吃緊。為了不影響銀瓜收成,他趕忙找到青州市巨銀瓜菜生產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部幫忙,短短兩天就得到了一筆5萬元的互助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在農村地區,像殷鳳嶺這種“小、散、急”的用資需求大量存在。山東省濰坊市的農村合作金融試點工作,以“信用評定+信用互助”為模式,打通了農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濰坊市金融辦副主任歐永生說,濰坊市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工作于2015年正式啟動,旨在為農村經濟提供服務的同時,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引導農民自發的借貸行為向規范化、陽光化發展。
據了解,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濰坊市試點范圍已擴大到11個縣市區,79家農民合作社完成了信用互助業務資格認定,參與信用互助社員6636人,完成信用互助業務912筆,業務額累計達3468萬元。
“授信評議、借貸申請、借貸調查、借貸審批、借貸劃轉、借貸檢查”,在距濰坊市區50公里外的青州市巨銀瓜菜生產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的各項辦理須知一一掛在墻壁上,其中第一個便是信用互助業務的辦理流程。
“以前村民自發借錢,有時礙于情面不收利息,也容易出現矛盾。合作社對村民知根知底,種了幾個棚,生產管理咋樣,也清楚資金去向,村民們放心多了。”該合作社理事長殷玉珍從抽屜中拿出兩本業務明細記錄向記者介紹道。
據了解,青州市巨銀瓜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堅持封閉性、社員制原則,充分利用“產業鏈+熟人社會”的實際搭建信用體系。每個申請貸款的社員在辦理業務前必須經過由5人組成的評議小組的評議。
在殷鳳嶺的評分表上,記者看到評議小組對其“家庭情況”“鄰里口碑”“孝敬老人”“種植作物持續達標情況”“子女入學情況”“遵守村規民約情況”和“社員勤奮情況”的打分悉數在列。
“信用評定+信用互助”的模式與銀行貸款的最大區別在哪里?青州市金融辦審批服務科科長張杰說,農村宅基地無法抵押,老百姓缺乏抵押實物,信用互助業務拓寬了貸款抵押物范圍,且手續更簡單,利息更低。
據介紹,除青州市巨銀瓜菜生產專業合作社以外,濰坊市還重點培育了壽光市斟都果菜專業合作社、臨朐縣佳福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青州家家富果蔬專業合作社等一批樣板合作社,不斷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在保證資金安全方面,濰坊市堅持資金由銀行托管,分賬管理,讓村民吃上“定心丸”,截至目前未出現一筆不良貸款業務。與此同時,還鼓勵托管銀行與合作社開展深度合作,探索推行了由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擔保,托管銀行整體授信、分戶發放資金的業務模式。
由于農產品種植具有季節性,同一合作社社員的借貸行為往往具有同期性特點。對此,歐永生表示,濰坊市下一步將探索覆蓋合作社聯合社的新模式,在合作社之間進行異地對接,由點及面,打造更大的信用互助業務平臺。
一些合作社理事長表示,“信用評定+信用互助”模式,帶來的不僅僅是百姓資金需求的滿足,更有農村整體信用生態的改善。
“現在村民更加珍惜個人誠信和個人口碑,隨著信用互助體系逐步完善,整個村子的信用環境也大變樣。”殷玉珍說。
編輯:曾珂
關鍵詞:“信用互助”解了村民用錢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