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大洋科考49航次收官 有的是驚喜

2018年08月13日 07:24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歷時250天,航程29821海里,8月12日,赴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順利回國靠港,返航舟山。

本航次對履行全球首個國際海底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有什么重要意義?“潛龍二號”水下自主機器人(AUV)等國產裝備深海練兵情況如何?印度洋“體檢”狀況到底怎樣?大洋49航次首席科學家陶春輝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一一解讀。

西南印度洋勘探合同區硫化物資源前景看好

多金屬硫化物是海底熱液活動的產物, 因富含銅、鋅、鉛、金和銀等金屬元素,成為一種重要的潛在礦產資源。2011年,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了《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合同》。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海底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

目前,我國已到執行資源勘探與環境評價的關鍵階段。大洋49航次前4個航段主要任務是完成西南印度洋合同區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與環境基線調查,基本完成熱液與礦化異常調查。

“本航次對1萬平方千米100個合同區塊中的28個開展了綜合拖曳異常調查和地質取樣,使得合同區的熱液與礦化異常調查進展總體達到95%。我們還對16個區塊開展了前期發現的礦化異常查證。”陶春輝透露,本航次共計發現3處礦化區、2處礦化異常區和9處異常區,為2019年計劃完成50%區域放棄前的資源評價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還拓展了龍旂、玉皇和斷橋等礦化區的分布范圍。

科學家以往認為西南印度洋屬于超慢速洋中脊,不易發育熱液活動。但2007年陶春輝團隊在西南印度洋發現正在活動的海底熱液噴口,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超慢速擴張洋中脊發現活動熱液區。

“本航次調查表明合同區熱液活動發育的頻率高,說明洋中脊熱液活動的分布受局部巖漿供給的控制。因此,在超慢速擴張洋中脊也能大量發育并形成硫化物。這深化了我們對合同區多金屬硫化物分布控制機制、成礦規律及資源評價的認識,進一步揭示了超慢速擴張脊硫化物礦藏前景。”陶春輝說。

根據勘探合同,2021年我國將進一步放棄25%,最終獲得區域面積不超過2500平方千米。“我國雖享有優先開采權,但首先要履行環境基線調查、生物多樣性研究與培訓等義務,并最終將3/4的勘探合同區面積還給國際海底管理局。”陶春輝說。

深海裝備大練兵 我國硫化物勘探方法與技術居世界前列

在裝備方面,最大亮點是“潛龍二號”AUV刷新紀錄。“潛龍二號”共進行了9個潛次應用,水下工作總計257小時,總航程654千米。

“潛龍二號”此次開發兩項新技能:無母船值守作業和多探測傳感器模塊化搭載作業,顯著提高了作業效率。通過連續三年的深海試驗和航次應用,“潛龍二號”共進行了50個潛次的大深度安全作業,積累了現場工程化應用經驗,形成了業務化運行能力,累計水下工作時間763小時,航程2204公里,不斷刷新我國AUV在大潛深海底的作業紀錄,國際上能達到如此能力的潛水器屈指可數。

通過本次科考,我國近底磁、電和微震等綜合地球物理探測手段有較大提升。陶春輝介紹,隨著技術的迭代發展,我國勘探手段已由拖曳式向高精度的水下無人、載人潛器發展,由抓斗表層取樣向探測礦體三維分布的瞬變電磁法、近底磁法和淺層鉆探發展。

通過十多年的積累,我國已建立一套成熟的“近底—底表—淺層”硫化物找礦方法與技術系統,形成高效探測海底硫化物的能力,總體性能指標和應用效果處于國際前列。

印度洋調查實現多個首次

本航次還對海洋健康狀況進行評估“體檢”:首次開展印度洋海域微塑料調查,調查覆蓋西南印度洋、西北印度洋及航線;首次開展印度洋缺氧和海洋酸化情況調查,初步表明調查海區水體處于氧化狀態,表層水體溶解氧處于飽和至過飽和狀態,水體pH值和總堿度分析表明調查海區水體處于弱堿性。

此外,科考還首次獲得90海嶺環境探測長期水體剖面結構的新認知;首次在印度洋投放氣象與波浪浮標;在微震與羽狀流變化相關性等方面取得新成果,提高了對超慢速擴張脊熱液循環系統的認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圍繞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循環系統分布規律與形成機制這一科學目標,科考隊員在天休熱液區新發現一處高溫噴口群,拓展了熱液活動的分布范圍;新發現3個熱液系統,使我國在該區域發現的熱液系統數量增至9個;首次布放2套綜合錨系,開展多學科的長期觀測,有望提升熱液活動對海洋物質通量以及環境影響的認識水平。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大洋科考 49航次收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