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中國當代藝術亮相2019“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
當地時間9月16日晚,“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主賓國項目“無聲處——絲路上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在塞爾維亞諾維薩德馬穆齊奇捐贈收藏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是“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首次向中國機構和藝術家發出邀請,也是中國首次受邀作為主賓國設立國家館。
“無聲處——絲路上的中國當代藝術”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塞爾維亞共和國文化與信息部、塞爾維亞伏伊伏丁那省文化、新聞和政府關系局、“諾維薩德·2021歐洲文化之都”基金會、諾維薩德市政府指導,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塞爾維亞貝爾美術館主辦,中傳創展(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藝時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虹廟藝術中心承辦,由獨立策展人蕭煌策劃,參展藝術家包括賈善國、李捷、李舜、劉可、劉兆武、邱黯雄、蘇星、他們+、田衛、王長明、吳守峰、吳嘯海、曾曦、張淳、趙思晴。展覽展出了30余件中國當代藝術的優秀作品,涵蓋油畫、水墨、漆畫、蠟染、裝置、攝影、影像等多種媒介,從不同側面展示出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生態,成為本屆“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最受關注的項目之一。
以東方美學構建國際對話
“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始創于2012年,是多瑙河地區最富盛名的視覺藝術節,在塞爾維亞及中東歐地區的當代藝術界有較大的影響力。本屆“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吸引了來自14個國家的數萬名藝術家、策展人、評論家、藝術愛好者參加,共分為“多瑙河沿岸的對話”“何以為當代”“多瑙河新銳”等8個板塊,分別在塞爾維亞、羅馬尼亞舉辦。
作為“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開幕首日的壓軸環節,“無聲處——絲路上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覽在諾維薩德的夜色中拉開帷幕。伏伊伏丁那省文化、新聞和政府關系局局長德拉加娜·米洛塞維奇對此次中國當代藝術展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個展覽的展出作品非常令人驚艷,可以看到,中國藝術家在作品中將古典的、傳統的藝術元素,通過當代的創新語言加以表達,這也是值得塞爾維亞藝術家借鑒之處。”德拉加娜表示,中塞兩國有著深厚的友誼,兩國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越來越密切,本次展覽進一步促進了中塞兩國藝術家的相互了解。
“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創始人、藝術總監維斯娜·拉提諾維奇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中東歐地區的重要藝術節,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在多年的發展中逐漸擴大,此次能夠邀請到中國代表團加入,為“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帶來了嶄新的視角,此次展覽也為兩國之間的文化藝術對話構建了橋梁,非常有助于塞爾維亞觀眾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活躍生態和多元面貌。馬穆齊奇捐贈收藏美術館館長安娜·約萬諾夫介紹,非常榮幸有機會在諾維薩德歷史悠久的美術館舉辦中國當代藝術專題展覽,這些優秀的當代藝術作品與美術館本身的歷史建筑相映成趣,構建出一種獨特的古典與當代的對話。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孔子學院塞方院長伊凡娜·捷萬契維奇·賽凱露絲、中方院長陳輝表示,中塞兩國友誼源遠流長,越來越多的塞爾維亞人愿意去了解中國文化,本次展覽也為塞爾維亞觀眾提供了一個絕佳的體驗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平臺。
蕭煌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展覽的主題“無聲處”是一種從中國傳統審美理念出發,進行當代藝術語言轉化的創新視野,希望從多元的文化角度,呈現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內在秩序建構與走向深處的文化價值力量。
蕭煌介紹,“無聲處”的策劃主題來源于《道德經》,語出老子所提出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大音”與“大象”通過音和形指向老子所說的世界本源——“道”。“希聲”并不是指沒有聲音,而是指人們聽不到聲音,“聽之不聞,名曰希”;“無形”并非沒有形狀,而是指“視之不足見”。老子的東方美學認為,藝術作品的真正價值不在于語言層,亦不在形象層,而是超脫于藝術語言、藝術形象之外的意蘊層。藝術的真正意蘊是不能以直接的視聽感官來衡量的,它真實地存在,需要審美主體用心境去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樣的審美追求是一種高境界的藝術情感表達狀態,即“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由此,真正有韻味的藝術不是直白的表達,而是通過其它的反襯手段來表現其境,如中國戲曲舞臺非實景布置,中國書畫的“計白當黑”,中國詩詞曲賦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亦如“實景清而空景現”,虛實相生與互襯造境,在言不盡意和耐人尋味的藝術語境中,去觀照接近心靈本源的東西。
用藝術語言助力民心相通
塞爾維亞地處歐洲東南部,占據巴爾干半島的中心,它是中東歐地區第一個與我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國家,是歐洲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對中國公民免簽的國家,也是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中東歐“16+1”合作最積極的國家之一。隨著中塞兩國在各個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入,兩國人民也加深了友誼和相互了解。此次在塞爾維亞舉辦中國當代藝術展,中方代表團深入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友好和熱情,也通過藝術節的國際平臺,與世界各地的藝術業內人士進行了深入溝通。
“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策展人之一、來自德國的妮可·勒澤爾本次展出作品贊不絕口。“這次展覽的作品很多元,但是又能夠感受到它們的共性:這些作品都是藝術家基于內心感受進行的創作,其中有很多中國獨特的藝術元素,但卻能夠引發西方觀眾的共鳴。”參加此次藝術節的丹麥VR藝術家瑪麗安娜·澤塔利安說,她之前并不太了解中國的當代藝術,這次展覽讓她有機會看到體裁各異、風格多樣的豐富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讓她對中國當下的藝術生態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當地時間9月17日,此次參展的中國代表團一行受邀來到伏伊伏丁那省文化、新聞和政府關系局,與德拉加娜、維斯娜、伏伊伏丁那省當代美術館館長拉多萬·約基奇等塞方代表進行了會面和洽談。塞方代表對“無聲處——絲路上的中國當代藝術”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表示希望能夠以“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為開端,以諾維薩德作為2021年歐洲文化之都為契機,進一步深入開展中塞雙方的藝術合作。上海虹廟藝術中心董事長勵香野表示,希望將“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引入中國,落地上海,讓更多優秀的塞爾維亞藝術與中國觀眾見面。參展藝術家代表、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劉可對塞爾維亞當代藝術作品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他計劃在未來邀請塞爾維亞藝術家前往中國,在廣州、北京、上海等地組織藝術家駐地計劃,讓中塞兩國藝術家進行更直接、深入的藝術交流。
配合本次“無聲處——絲路上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還舉辦了新聞發布會、主題論壇、國際藝術家交流等多項活動。RTV電視臺、《DNEVNIK》《DANAS》《BLIC》《POLITIKA》、021電臺、貝爾格萊德電臺、諾維薩德電臺、RTVOJVODINA電視臺、HOVOSADSKA電視臺等多家塞爾維亞媒體對本次展覽進行了報道。展覽將持續至當地時間10月10日。(景曉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 藝術 藝術節 塞爾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