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騙局花樣百出 “假大學”“假中專”為何禁而不絕
【誠信建設萬里行】
8月中旬,隨著各省區市高職專科批次錄取漸次完成,2018年高考招生錄取也進入尾聲。征集志愿和調劑結束后,是落榜考生最心焦,也是“野雞大學”招生人員最為活躍的階段。面對花樣百出的“假大學”“假中專”騙局,家長考生如何遠離虛假學校的陷阱,虛假宣傳騙局招生經久不絕的深層原因在哪里?記者進行了調查。
信息不對稱,相信天上掉餡餅
寧夏靈武寧東鎮的張生春五年前被一個聲稱與某醫科大學合作辦學的學院招去,直到學院被查處,才知道自己浪費了3年時間和數萬元學費。記者采訪了張生春的同學發現,他們大都來自山西長治、甘肅平涼、民勤,內蒙古包頭等地。“當時沒過線,心里著急,一看學院在大學園里、醫大邊上,也聽說合作辦學收分低,就去了。”張生春說。
在日前曝光的392所虛假大學名單中,在北京的有151所。而記者了解到,雖然很多虛假大學設在東部發達地區,生源卻大多來自中西部地區,且家境多不寬裕,迫切需要好的就業改善經濟狀況。
“虛假大學在大城市已經騙不到人了,但由于信息流動還有滯后效應,農村、中西部地區便成了‘假大學’廣告轟炸的目標。”大連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羅志敏指出。
今年6月,一個名為“武漢經貿大學”的“山寨官網”被河北省網信辦依法關停。該網站的欄目布局、主頁大圖與正規高校河北經貿大學完全相同,甚至簡介中還有“圍繞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實現河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奮斗目標”等字眼。該學校曾經歸屬于民辦武漢經貿大學,屬于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并于2016年經整合組建了現在的武漢光谷職業學院,原建制已經撤銷。騙子借用舊名、復刻官網,就“建立”了一所“大學”。
“前些年為了創收,部分高校辦學種類過多過雜,為類似騙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現在口子已經收緊,但騙子還在大行其道。”不愿具名的專家陸盛平(化名)表示,現在網上錄取很公平,走正規志愿填報流程就不會出問題。正規錄取的學生都有與學籍管理有關的聯網編碼,如果嘗試非常規渠道,耽誤了正規錄取的時間,一個月后系統關閉,再想去報到就來不及了。“不要相信所謂點招、特招,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
多頭管理,執法難聚力
據《揚子晚報》報道,因虛假宣傳,今年4月,南京有關部門下發通知,取消南京交通科技學校2018年招生資格。6月,該校換了一個名字新領航職業學校,又開始招生。
打開南京新領航職業學校網站,“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確保對口就業、入學即就業”字眼映入眼簾。除了就業保障,網站還標明了文憑保障:畢業頒發中專文憑+大專文憑+本科文憑,國家承認學歷,教育部備案,電子注冊,學信網可查。
記者通過“天眼查”系統發現,江蘇新領航教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1日。最初經營范圍是教育領域內的技術服務。后來,在一個月內先后增加了“從事國家批準設置的特定職業和職業標準范圍以外的培訓(不含國家統一認可的職業證書類培訓);互聯網信息服務;藝術培訓;研學培訓;科技培訓;人力資源咨詢;人力資源軟件研發;非學歷職業技能培訓(不含國家統一認可的職業證書類培訓)等。”
南京交通科技學校的主管單位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朱清怡處長表示,這家單位換了一個名字又開始招生明顯屬于違規行為,但新領航集團不是人社部門審批和管理的機構,是在工商部門注冊的機構,不在技工院校招生的范圍之內,也從來沒有給過任何的招生計劃。此外,這家新領航教育集團的工商登記注冊地點位于句容市華陽街道,這在查處上存在一定難度。他建議,應該由政府組成聯合的執法機構對這樣的機構進行嚴肅查處。
“主體權責是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進行的。注冊在工商,出了事也不能讓教育、人社這些部門負責。”羅志敏還表示,因為歷史形成、部門利益等原因,學校尤其是職業學校的主管、監管部門多樣,多頭管理難以統一歸責。
“工商注冊為教育企業本身不能說違法,只能說虛假宣傳。”陸盛平表示,教育部門并沒有執法權,只能發布正規高校名錄,而虛假大學名錄,省區一級無權發布,國家層面掌握不全,這就給了“假大學”“假中專”生長空間。
風險防控,高校監管待健全
交15萬元中介費,每年再向中介交1.5萬元雜費,住宿舍、在教室上課、參加考試甚至運動會,卻沒有學生證、飯卡,更沒有學籍。2015年,某知名高校曾發生校外不法人員“運作入學”的招生詐騙。后經校方查實,后勤集團職工串通中介,私自為受騙學生安排了住宿。校方表示,相關人員已受到責任追究。在這個例子中,高校管理的疏失為騙局的可信度增添了重要砝碼。
同年,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大理分校被曝2012、2013級的234名大專學生學籍遠在云南文山的三鑫職業技術學院。原來,新興學院當年招錄考生過多,三鑫學院又有指標空缺,便承諾幫新興學院解決學生的學籍問題。新興學院將這些學生信息匯總后交由三鑫學院錄取、辦學籍,原擬通過轉學轉回,后來未能兌現。違規變通給學生帶來的潛在風險變成了現實。
有學籍注冊證明,有學業檔案,有教育主管機構的學歷認證和官網的查詢記錄,也不意味著有含金量。“一些高校成人教育學院只重招多少學生,卻不抓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雖隸屬于某所高校,但辦學模式卻很獨立,脫離了學校教務部門的監管,學校關心的是它每年上繳的學費收入,其他則很少過問。上級教育主管機構缺乏像普通教育那樣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從而存在一個‘監管盲區’。”羅志敏說。
他表示,要堵漏洞,只有加強監管,“一方面,是高校對其下屬機構的監管,一方面也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督,同時要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接受社會監督”。
(本報記者 劉博超)
編輯:曾珂
關鍵詞:騙局花樣百出 “假大學”“假中專”為何禁而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