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令外界感到驚嘆:這個小學班級人人都會寫小說
成績從全年級最后到名列前茅 閱讀改變語文教學
一個人人都會寫小說的小學班級
馬文君老師在上課中
北京是座公認的閱讀之城。
這里孕育著數不勝數的閱讀愛好者。今年4月20日至23日世界讀書日期間,一場閱讀馬拉松在北京舉行——共有3萬名市民參與,閱讀總時長12491.25小時,共閱讀圖書53926冊,參與者最長閱讀時間12小時。
這里更有著讓人回味無窮的閱讀故事。到年底,我們將共推出12期專版,解讀我們身邊的這座閱讀之城,品味我們身邊的閱讀故事……
寫小說、寫文言文、寫書評、寫話劇…… 6年的小學生活,30多名小學生共創作12本小說、共計55萬字。剛剛畢業的海淀民族小學6(5)班學生,不僅令全校感到驚嘆,也讓北京整個基礎教育界嘆為觀止。怎么辦到的?語文課堂有什么過人之處?如何培養一班小學生的創作?將這個班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的語文老師馬文君的答案是:閱讀。
一年級開始手把手教孩子們閱讀
“我一直以來都是帶高年級的,可是六年前,接了群一年級剛入學的小豆包們。剛一接觸,腦袋都快要炸了……”回憶起這個場景的馬文君,已經是紫荊杯班主任,她和學生們用閱讀帶動教改的嘗試,早已聞名整個海淀區,甚至是北京的語文教育圈。
小豆包們總是愛嘰嘰喳喳地叫嚷、坐也坐不住,還很任性,一個個唯我獨尊,怎么才能變懂事?很是苦惱的小豆包新班主任馬文君最后決定,培養學生們的讀書習慣,“如果孩子們真能把書讀進去了,心就能靜下來,也能從書中受到教育”。
2012年8月28日下午的第一堂語文課,馬文君問學生們:“誰看過故事書?”33個孩子中,只有5個孩子舉起了手。于是,放學時馬文君請所有孩子的家長第二天讓孩子帶一些繪本到學校,她將在學校輔導孩子們閱讀繪本。
就這樣,馬文君和學生們開始了六年在校看書的旅程。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這一班的孩子們逐漸學會讀書,甚至開始獨立閱讀。
在校六年閱讀時間2300多小時
二年級時,馬文君開始逐漸引導全班學生共讀一本書。學生們看過《西游記》動畫片后,她便開始讓大家共讀拼音版名著《西游記》,進行一次次的閱讀交流和思考碰撞;三年級時,馬文君開始教孩子們怎么選好書,告訴他們什么才是好書、什么樣的內容才有意義和價值,并多次在圖書跳蚤市場舉辦“好書我推薦”活動,學生們還嘗試寫好書推薦。
四年級時,讓學生們重讀名著,從二年級讀名著的熱鬧轉為用思維導圖帶學生們仔細剖析人物關系圖、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細節;五年級時,學生已經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對曾經書中相遇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開始看古文、讀文言文,甚至嘗試自己創作;六年級時,全班已經進行三種文體的寫作,寫文言文日志、寫文言文小說、寫現代小說和劇本……
馬文君做過一個粗略的統計,學生們每天校內都保證至少一個半小時的讀書時間:中午從12點10分吃完飯到1點多;每周都會有一節語文課全部用于學生閱讀。六年下來,學生在校的閱讀時間高達2300多小時。
“讀”出來的語文好成績
這樣的“冒險”,也體現在了語文成績上。看書的時間長了,做練習的時間就少了。第一次年級測試時,馬文君帶的班級考了年級倒數第一,和其他班級的分數差距很大。
馬文君回憶,突然有一天,校長馬萬成找到了她,對她說:“聽說你在引導孩子們閱讀?”她點了點頭。校長接著說:“培養閱讀習慣是需要大量時間的,這樣學習書本知識的時間就會變少。聽說你們班的成績最近不太好。不過,沒事!小馬,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要放棄。我們支持你!”
校長的這番鼓勵,讓馬文君再次堅定走閱讀教改的決心,帶領5班學生繼續加大閱讀。由于大量的閱讀,孩子們認字量在不斷加大,語文實戰能力穩步提高,成績慢慢地追趕上了其他班級。
看書是吸納 寫作是輸出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個班的寫作能力在高年級時期逐漸突顯:四年級下學期,全班學生利用兩個月時間寫出了3本小說、12萬字;五年級時共創作9本小說、42萬字;六年級開始嘗試文言文小說、文言文日記、劇本創作……
《逐夢記》《生物緣——美麗的地球》《科技物語》《婷斌小事》《醉夢千成》……這些書目,都是學生們在小學六年時光里的親筆創作,有小組創作,也有個人創作。和別的班不一樣,這個班常年會有一個微信群叫“小說組”,群里的內容全是“第四章已經OK”“第五章是不是寫鄉下的生活”“今晚小說寫什么”“要不你寫20章,要求和前面章節銜接上”……
閱讀和寫作,是什么樣的關系?馬文君認為,看書是吸納,寫作是輸出。“孩子們閱讀兩個月后,我就嘗試著激發他們寫句子。但當時能寫出的句子很有限,常常只有一兩句。而正是這一兩句,讓他們現在可以寫出靈動的文章”。
“閱讀是語文老師唯一能帶給學生的禮物”
六年級開始,又進行新的創作嘗試,進行文言文創作,用文言文寫日志、寫游記、寫小說。
“戊戌二月,吾從師遨游齊魯。久聞天下第一泉之名而欣然前往。行至趵突,見泉水澈如明鏡,其色如青,游魚水藻宛然可見。其間更有氣泡浮上,如璣如珠,連綿不絕。恰逢微雨,漣漪泛起,交相輝映,甚為有趣。泉中錦鯉數條,往來游戲,怡然自得,心樂之。昔唐之趙孟頫詩曰:‘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谷虛久恐元氣泄,歲旱不愁東海枯’……”這是山東游學后,學生們用兩天時間寫下的研學日記。
文言日記14466字、文言小說31982字、劇本創作52251字……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馬文君又為這個畢業班的學生作品重新進行統計——因為每年學生都有新的創作,每個學生也在更新自己的作品。
為何會萌生從一年級就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專注于閱讀的想法?馬文君說,其實這也源于她曾經教過的一個五年級學生,“因為意外,學生腿受傷在家靜養。臨近期末考試,這孩子竟然考了年級第一,我進一步了解之后,發現這個孩子有一個特點:他十分酷愛讀書,并且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我想,這個成績也許不僅是孩子用功的成果,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多讀書、會讀書的效果。”
關于閱讀,馬文君說她的理解很簡單,“閱讀使人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這是我這個語文老師唯一能帶給孩子的禮物”。文/本報記者 林艷
編輯:曾珂
關鍵詞:這個小學班級人人都會寫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