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讓扎根農村的人才經濟上有干頭,政治上有奔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層干部和人才隊伍是關鍵。但人才匱乏已然成為影響和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大瓶頸,也成為“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8月17日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如何吸引、留住“三農”工作人才成為委員們討論的一個焦點。
段青英委員發言 人民政協報記者 賈寧 攝
先說基層干部隊伍,有著在鄉鎮分管農業工作經驗的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山東省委主委段青英以村級干部為例,指出了村級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諸多難題。“比如,‘兩委’崗位待遇低,發展前景不明朗,大學生、優秀青年等不愿干。村集體經濟薄弱,部分地區集體收入空殼村超過40%,難以吸引人才。”
針對村級干部隊伍建設中的難題,段青英建議,健全從優秀村干部選拔鄉鎮領導干部、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及公務員制度;提高村干部薪酬,探索其經濟待遇參照事業單位工資待遇,每年遴選成績顯著的村干部破格享受鄉鎮副職經濟待遇;實行部分崗位每年定額公開招考,明確涉農公務員招考必須具備一年以上農村工作經驗。“要讓真正扎根農村人才經濟上有干頭,政治上有奔頭。”段青英說。
培養造就“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人才”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而作為人才隊伍中的農技隊伍,更是增強鄉村振興的“硬動力”。“部分基層農技人員行政兼職多,雖在編卻不在崗,田間地頭實踐少,對農業農村農民不夠熟悉。”“一線條件苦、新生力量‘不想來、留不住、穩不牢’,難以為科技興農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和導向力。”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吳晶認為,“三農”工作隊伍建設成效雖十分顯著,但是基層農技隊伍建設仍然有短板存在。
吳晶委員發言 人民政協報記者 賈寧 攝
吳晶等委員表示,破解這種困境,需要強化激勵保障機制,給予“三農”工作隊伍政治上的關心、工作上的支持、待遇上的保證,真正做到“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同時把發揮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結合好,實行崗編適當分離,并適當提高鄉鎮農技人員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比例。
理論最終還需要實踐來檢驗。協商會現場,兩位佩戴黨徽的基層黨委書記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來自山東省蘭陵縣的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分享了自己村里“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建設的做法。
王傳喜 人民政協報記者 賈寧 攝
“我們是黨組織領導下的村企合一,選擇了一條新型集體化道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共同富裕。”“我們也非常重視后備干部的培養,從退伍軍人、大學生、優秀農村經濟人才當中,發展后備干部。”“我們依托中國農科院、山東農科院、山農大這些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們那兒搞基地,給我們培養人才,所以我們實現了人才的支撐。”……
聽著王傳喜的介紹,琢磨著代村的實踐,“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似乎有了答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隊伍建設 工作隊 隊伍 鄉鎮 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