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四新經濟”成湖北發展“最強音”
新華社武漢8月21日電 題:“四新經濟”成湖北發展“最強音”
新華社記者徐海波
2017年經濟新動能發展指數比2016年增長18.6%,高新技術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20%左右;2018年上半年,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電子元器件等新產品快速增長,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持續領先于一般工業增速……
資料圖
當前,湖北緊緊抓住轉型升級關鍵期,深挖科教實力深厚和工業基礎雄厚的優勢,擺脫過去“大水漫灌”強刺激和“大鋪攤子”強擴張的老路,逐漸實現“破繭成蝶”式的“華麗轉身”。
長期以來,擺在5800萬湖北人民面前的發展困境是,作為老工業基地,湖北傳統產業特別是重型制造業和重化工業比重大,失調的經濟結構經常導致產能過剩、出口受阻、后勁不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老路越走越艱難,向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四新經濟”轉型已迫在眉睫。
7月20日,一個普通的日子,卻是中國光谷武漢東湖高新區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天,也是見證湖北“四新經濟”發展成效的一天。
這一天,由武漢郵電科研院和電信科研院聯合重組成立的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在中國光谷正式運營,將作為我國信息通信領域“大國重器”,扛起我國無線通信、光通信引領發展的戰略大旗。
同一天,位于中國光谷的全球最大光纖光纜供應商長飛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我國光纖業首家A+H股兩地上市的企業。同一天,武漢華星光電柔性顯示面板項目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將生產我國第一批折疊屏6代柔性顯示面板。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子清表示,目前,中國光谷正在挖掘技術優勢和產業潛能,圍繞光電子信息產業新技術和新業態,重點打造“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密集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中國光谷只是湖北“四新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早在幾年前,湖北就提早謀劃,高位推進,為創新“添薪”,點燃發展新引擎。
一系列發展政策隨之密集出臺。湖北在全國率先推出“科技成果轉化十條”“高校院所服務企業新九條”“激勵企業研發活動十一條”,解除體制機制束縛,助力新技術“下海”和新產業“萌生”。
2016年,湖北出臺《加快發展新經濟的若干意見》,推出16條具體細則打造新經濟業態,領軍人才最高可獎勵200萬。
2017年,湖北印發《萬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7%。
2018年,湖北又出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若干意見》,為高端制造等6大“新產業”的16個細分領域送去“大禮包”……
隨著“高含金量”政策的連續落地,一批批新技術成果涌入了市場,一家家特色科技企業快速成長,一個個傳統產業企業成功轉型,一座座老工業城鎮也迸發活力。
位于湖北最東端的黃梅縣獨山鎮,緊臨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龍感湖,被譽為鄂東皖南的“水缸”。過去,一些企業在此采礦洗礦,對水土造成嚴重破壞。雖然多次嚴打整治,但總是死灰復燃。
去年,在環保督查和利潤下滑雙重壓力下,幾家鑄造公司先后投資3000多萬元新建冶煉高爐,將焦炭冶煉改為蘭炭冶煉,不僅大大節省了燃料成本,也增加了產量,還實現了環保達標。獨山鎮正在規劃循環經濟園,對工礦企業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治理。
“如今的獨山,已不是灰土漫天的落后工業鄉鎮,而是鳥語花香的現代農業鄉鎮。”獨山鎮黨委書記馬聰介紹,全鎮每年鄉村旅游和生態農業的產值就超過10億元,部分名優農產品還出口海外。
與獨山鎮一樣,“四新經濟”的蓬勃興起讓湖北許多地方找到了新的市場空間和新的發展模式,逐漸擺脫不沿邊不靠海的“地域缺陷”,與世界溝通的橋梁越架越遠。據統計,2017年湖北海外直接投資企業達到145家,武漢人福醫藥建成西非第一家現代制藥廠,湖北建橋軍團在30多個國家設計建造近200座特大橋。
充分發揮聯結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作用,湖北突出人才隊伍建設、突出新技術支撐、突出創新創業支持、突出體制機制創新,積極營造“四新經濟”厚植土壤,推動全省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上中高端水平。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湖北 發展 四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