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浙江溫州市甌海區政協獻策飲用水水源保護小記
確保讓城市“水缸”不受污染
——浙江溫州市甌海區政協獻策飲用水水源保護小記
“這里的農房已經全部拆完,我們就是讓‘紙山’成為‘綠水青山’。”近日,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交出了圓滿完成澤雅水庫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村莊搬遷的成績單。這背后,也凝聚著甌海區政協督戰飲用水水源保護的智慧。
網絡圖 溫州日報
建言整治染源
澤雅是我國少數仍然保留著古法造紙技藝的地方,延續千年的傳統手工造紙業,一直是當地村民賴以謀生的重要手段。隨著經濟發展,當地由手工造紙發展為機械造紙后,澤雅共有251家機械造紙企業,分布在19個行政村。龍溪沿岸一度到處是腥臭的腌塘,刺鼻的氣味……雖然有的作坊年收入可達10萬元左右,但機械造紙業存在大量污水直排、簡易作坊棚亂拉電線易引起火災等問題,周邊群眾對這些機械造紙作坊多有詬病。
如何保護好澤雅水庫的水質和水源,使溫州人民的“水缸”不受污染,保證飲水安全,也成為政協委員的關注焦點。2013年,區政協委員提出整治澤雅機械造紙業的意見和思路,引起各方共鳴,不久該區啟動澤雅機械造紙業專項整治行動,區政協一名副主席被“點將”調任專項整治工作總負責,全力助推專項行動。然后甌海舉全區之力,組建11支專項整治工作小組入駐澤雅,開展全面排查,建立一戶一檔,并禁止水竹等原材料進入村莊,強化源頭控制。隨著機械造紙時代的終結,澤雅的水體和空氣質量開始明顯改善。
獻策村莊搬遷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村莊搬遷,是全國水源地保護工作中的重難點。由于歷史原因,澤雅水庫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西山、石橋兩個村共有183戶311間房屋一直未能搬遷。眾多住戶居住在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給溫州市民飲用水安全帶來隱患,從而再次成為政協委員關注的重點。
“區政協委員獻策區委、區政府算生態總賬,舉全區之力抓搬遷,最終提前1個月實現183戶、311間房屋全部簽約并騰空。”甌海區環保局局長凌曉敏說,為讓村民們遷離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今年上半年,當地成立專項工作組,反復挨家挨戶上門“一對一”做工作,逐步扭轉村民固有思想、抵觸情緒。同時,聯合環保、國土等多部門之力,破解山區農房資料缺乏、房屋年限認定難、水庫移民歷史遺留等一系列“老大難”問題。區政協將它列為“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專題協商內容,組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獻策村莊搬遷。目前,甌海通過完成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西山、石橋村移民搬遷工作,每月可減少生活污水入庫量2400噸,實現完成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村莊搬遷任務。 (黃松光)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飲用水 水源 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