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學生組織“官場化”倒逼高校去行政化
學生會干事“鞍前馬后”、主席部長派頭十足;學生骨干培訓,白天學思政談感受,晚上翻墻買酒通宵打牌;聚餐是為了拉攏關系,敬酒要攀交情講規矩;辦校園活動拿回扣,吃喝公款報銷……半月談記者最近采訪發現,部分高校學生組織就像“小官場”,“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風盛行。(8月29日《半月談》)
7月19日,中山大學學生會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干部選拔公告》,公告中按照三個層級公式了兩百多個學生干部崗位,而在“秘書機構”和“組成部門”中,還特別標明了職位是“正部長級”和“副部長級”。有網友調侃稱“中山大學圓你部級領導夢”,從這則公告中也看出高校的行政化、官僚化。特別是,部分高校學生組織就像“小官場”,“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風盛行,令人甚憂。
勿庸諱言,“官本位”這顆寄生在社會肌體上的毒瘤,已經嚴重侵入和腐蝕了當今的高校,也嚴重影響著高校的價值判斷與利益分配。事實上,正是看到了為官者在高校教學和學術領域中的通贏與通吃現象,所以才會有大量的教授,甘于去做一些瑣碎的行政事務,甘于以犧牲教學和學術研究為代價,去換取行政職務,以及蟄伏在官位之上的諸多權力。而在高校,擁有官位與權力,就意味著擁有大量的科研經費,以及各種社會特殊資源,行政至上而非學術至上,實際上已經牢牢主宰了高校的地位與方向。而高校領導和教師的“言傳身教”,也使一些學生組織變成了“小官場”,一些學生干部更是“官癮十足”。
在“官本位”活色生香的語境下,哪怕是有再多的教授成為“教官”,有再多的學生干部成為“學官”,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問題是,當學府變成官衙,當教學不歸教學,學術不歸學術,行政不歸行政,幾個元素的位置交錯重疊、混淆不清時,教書育人和學術研究,只能成為高校手中的一塊“雞肋”,成為高校行政官員貼在臉上的一張“標簽”。特別是,官場陋習侵蝕部分學生組織,“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風盛行,這無疑是高等教育的一大悲哀。
可見,學生組織“官場化”,倒逼高校去行政化。事實上,早在十八大中央就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這是對高校去行政化的剛性要求。然而,高校去行政化,不是減少幾個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免去幾名副職校領導,就一蹴而就了。首先,應取消所有高校的行政級別,高校黨政領導也不具備行政級別,統一實行聘任制,競爭上崗。同時,要從根本上消除墊伏在高校領導頭腦中的“官本位”思維,讓他們回歸教學和科研的本位。特別是,高校學生組織應以服務學生為宗旨,引領積極向上的校園風尚,營造健康活潑的校園氛圍;高校的管理者應該盡全力守護學生的初心,給與他們成長的空間和時間,莫讓功名利祿玷污學生時代的美好。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高校 行政 學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