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砥:命運共同體昭示中非關系“義”之所在
作者:張砥
今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的第十八年,以這樣一場“成人禮”為論壇蓄力,既是對過往經驗的總結回顧,亦是對再啟新程的部署推進,必將成為中非關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非合作,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外交的智慧、遠見和“中國責任”的力量,為人類社會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做出了表率。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碩果累累的金秋,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盛大召開,中非領導人再度聚首,共商友好合作大計,共繪發展美好藍圖。
“中國永遠是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任何人都不能破壞中非人民的大團結!”在9月3日的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以擲地有聲的鏗鏘話語,道出了中非合作的真諦。從2013年就任國家元首后首訪非洲提出“真、實、親、誠”的外交原則,到2015年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宣布“十大合作計劃”,再到2018年連任國家主席后再訪非洲發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強大號召,五年來,非洲始終是習近平主席思考謀劃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礎。今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的第十八年,以這樣一場“成人禮”為論壇蓄力,既是對過往經驗的總結回顧,亦是對再啟新程的部署推進,必將成為中非關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將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緊緊相連。上世紀60年代,援建坦贊鐵路的申請遭到西方和世界銀行拒絕后,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向中國求助。毛澤東主席堅定地對他說:“你們有困難,我們也有困難,但是你們的困難和我們的不同,我們寧可自己不修鐵路,也要幫你們修建這條鐵路。”這條在艱苦年代建設起來的鐵路,見證著中非友誼的情深義重,奠定了中非之間的合作基調。它讓非洲人民真切地感受到,除了被殖民壓迫、頤指氣使,國家之間還可以如此真誠友好、平等相待。而這或許就是為什么在霸權主義橫行的上世紀70年代,非洲兄弟卻不畏西方世界的干擾,堅定地“把中國抬進了聯合國”。
時至今日,中非關系越走越近,雙方正在合作共贏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然而這份熱絡卻讓國際上一些心態狹隘者感到不安、不適。他們不斷抹黑中非之間的兄弟情誼,用所謂“新殖民主義”“中國融資增加非洲債務論”等惡毒言論攻擊中國,更有一些人用所謂“撒錢”來批評中國對非洲的各項援助。套用過時的殖民思維,將一項互利共贏的戰略選擇,簡單粗暴地歸結到“錢”上,這樣的邏輯不說是充滿惡意,起碼也是淺薄的。如果說“凡是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問題”,那么西方對非洲的資本投入更早也更多,為什么招致的卻是非洲人民幾乎一致的反感和排斥?
處理同非洲關系的不同方式,映照出不同的國際交往之道。有非洲學者做出如下比較:當西方媒體將非洲鑒定為“沒有希望的大陸”時,中國給非洲帶來了希望。與西方殖民、干預非洲的做法相比,中國的出發點是支持非洲、合作共贏,奉行的是“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展望未來,中國發展將給非洲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非洲發展也將為中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正是因為堅持從機遇的視角看待非洲,始終從兄弟的角度關懷非洲,中國才成為當前全球對非合作的引領者。在本屆峰會上,習主席再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國在處理非洲事務時的“五不”原則,明確表示“張開懷抱歡迎非洲搭乘中國發展快車”,這樣的“義利觀”引得不少西方人由衷感嘆:“在與非洲的經濟合作上,中國能提供全方位的方案,更勝一籌。”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世界多極化進一步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另一方面,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不斷抬頭,戰亂恐襲和饑荒疫情此伏彼現,世界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加。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有必要根據形勢對自身外交做出戰略部署,有必要著眼現實為全球治理亮出“中國方案”。中非合作,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外交的智慧、遠見和“中國責任”的力量。從防控埃博拉病毒、加強和平與安全能力建設,到分享減貧經驗、深化產能合作,中非的全方位對接,為人類社會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做出了表率。事實說明,合作,不僅是抗御風險挑戰的最好武器,更是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只有在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道路上堅定前行,才能更好把握全球化機遇,在互惠互利中實現共同繁榮。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就像百年前在東非主持修建的“瘋狂之路”的英國,無法理解當年中國勒緊褲腰帶也要幫助非洲修建坦贊鐵路一樣,對中非合作的戰略意義,那些“身體進入21世紀,腦袋還停留在過去”的人當然無法理解。“朋友你定要去,去乘那火車翱翔。滾滾向前的車輪,便是我們的翅膀。我的家鄉,有了騰飛的力量……”一首動聽的《蒙內之歌》,唱出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這不正是中非關系最大的“義”的現實注腳嗎?(張砥)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中非 非洲 中國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