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春:當代中非關系的“三個法寶”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通過提出“八大行動”為構建更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路徑。本次中非合作論壇是自論壇成立以來的第三屆峰會,引起全球輿論的高度關注,非洲各國更是對于峰會成果的落實充滿期待。中非合作論壇之所以受歡迎和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三個法寶”。
第一個法寶是中非合作論壇本身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盡管人們提及更多的是論壇自成立以來對推動中非合作發展的作用,但這更多是可見成果——比如在過去18年間,中非雙邊貿易額增長17倍,從2000年的100億美元達到2017年的1700億美元,中國對非投資從幾乎為0提升到了400億美元。
不過,中非合作論壇更為重要的屬性,在于世界上其他對非合作機制所無法比擬的戰略穩定性與可預期性。環顧全球各大對非合作機制,能在長達近20年時間里維持定期召開本身就實屬不易。例如,歐非峰會在2000年首次召開后,間隔7年才于2007年召開第二屆,而且中斷過一屆;最近一屆的“韓國—非洲論壇”推遲了至少兩年——韓國原計劃于2014年5月召開,但實際上2016年12月才召開;最近一屆的“印度—非洲峰會”“土耳其—非洲峰會”均推遲一年多召開;美國與非洲盡管有很多合作機制,但美非峰會于2014年召開過一屆之后,便再無下文。相比之下,中非合作論壇自2000年成功舉辦以來,始終保持每三年一屆的節奏推進,在兩屆論壇之間還有各種高官會、外長會、后續落實協調會等。正是這一高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為中非合作提供了穩定的戰略與政策環境。
第二個法寶是中國為非洲提供解決現實問題的替代性路徑。就中非關系而言,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民族解放運動為60年代的非洲民族獨立運動提供了替代性路徑。毛主席、周總理之所以與恩克努瑪、卡翁達、尼雷爾等非洲開國總統的深厚友誼今天仍為人津津樂道,根源正在于此。這一歷史性聯系也是中非合作發展的重要基礎。
今天,中國又一次為非洲發展提供了替代性路徑。原因在于,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與非洲之間的發展軌跡“大逆轉”。40年前,非洲總體發展水平高于中國,但在40年之后,中國總體發展水平遠超非洲并且差距越來越大。正是這一“大逆轉”,印證了黨的十九大報告所作的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第三個法寶是非洲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地位。以非洲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是中國外交的重點。加強同包括非洲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始終是中國外交長期、堅定的戰略選擇。這是由中國的國家定位、制度屬性和價值取向所決定的,不會因為中國自身的發展發生任何改變,也不會因為國際風云的變幻出現絲毫動搖。
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特別強調,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天然同盟軍,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在中國外交的整體布局中,發展中國家是基礎,而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多的地區,可以說,非洲是中國外交“基礎中的基礎”。因此,非洲的戰略地位和中非合作論壇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講話中所指出的,“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將矢志不渝地加強團結合作,在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道路上結伴前行。”
上述三個法寶既是中非合作論壇過去18年來成功的保障,也是其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隨著中國和平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非合作也正步入新的時期。新時代的中非合作,關鍵在于如何繼續利用上述“三個法寶”,既真心實意地為非洲提供全新選擇,又切實認識到非洲于中國的戰略意義。
(作者:張春,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所所長、研究員)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中非關系 非洲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