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見證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昨天,第二十屆工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開幕。從1999年到2018年,汲取著改革開放的澎湃動力,工博會已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最有影響、最具權威的裝備制造類大型國際品牌展之一,也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和地區進行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的重要窗口。同時,作為我國唯一以中國冠名、歷史最長的工業展會,工博會在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又助推了中國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全球500強企業接踵而至
20年間,工博會與上海這座城市一起長大變強,朋友圈越做越大。如今,在工業展會領域,“西有德國漢諾威、東有中國工博會”的格局已基本成型。
從展示面積看,從首屆的1.5萬平方米拓展到本屆的28萬平方米,展位數從514個擴大到1.3萬個,工博會展會面積接近德國漢諾威水平。從參展企業看,20年來工博會參展企業從最初的412家發展到超過2600家,海外地區和兄弟省區市參展面積不斷上升。同時,到會客商和參觀人數不斷攀升,本屆參觀人數預計將突破17萬人次。
2001年,國務院批準工博會新的發展目標。此后,工博會“主辦大家庭”不斷擴圍,從最初的3家增加到如今的9家。全球500強企業英特爾、西門子、ABB等接踵而至漂洋過海來到工博會,成為當時眾多外企向本土化戰略邁出的重要一步。
2005年,對工博會來說又是一重要節點。當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自2006年起更名為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冠名“中國”意味著工博會正式由區域型展會上升為國家級工業盛會,由此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逐步形成了由數控機床和金屬加工展、信息與通訊技術應用展、航空航天技術展等9個專業展為基礎的展覽格局。
近年來,圍繞高端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三大主題,工博會的發展開啟了加速度。以航空航天、數控機床等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是集制造業大成的國家戰略產業,歷來占據了工博會的半壁江山。2008年成立的中國商飛第二年就攜ARJ21和C919模型參展,此后每屆工博會大飛機都不會缺席。“2009年我們展示的時候只是一個模型,但是今天已經成功首飛。大飛機涉及的產業鏈廣泛而且非常長,比如說在制造和信息化方面,別的博覽會沒有的而中國工博會都會有,這些都是助力大飛機翱翔藍天的重要因素。”中國商飛市場與銷售部部長張小光說。
助推制造業邁向中高端
如今,工博會已成為中國制造業企業“發聲”和展示的平臺,不僅集中展示了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制造實力和創新能力,還集中展示了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模式與方向,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另一方面,工博會也是中外企業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窗口,推動著中國與全球制造業創新鏈、價值鏈聯動發展。由于匯聚了全球制造業的高水平設備、尖端技術、及時信息,許多國內企業借助工博會平臺走向世界。與此同時,很多境外企業也通過工博會展示最新技術產品,并將工博會作為全球新品首發平臺。今年的工博會上,通快 (中國)的“TruLaser 5040 fiber萬瓦切割機”、西門子(中國)的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等都是全球首發。
“工博會在助推我國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打響品牌,走出國門、融入世界的同時,也對上海城市核心功能的提升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市經信委副主任戎之勤說,上海作為工博會的舉辦地,是工博會效應的孕育地和輻射源。工博會所展示的制造精品,是“中國制造”“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體現,工博會所發揮的展示、交易、評獎、論壇等功能也是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創中心等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組成。“工博會不僅豐富了上海城市核心功能的內涵,而且有力支撐了城市核心功能的建設,已成為上海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20年,工博會正值青春。展望下一個20年,工博會必將翻開新的篇章,我們也期待著工博會發揮更多效用,走向亞太、邁向全球。(記者 劉錕)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工博 中國 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