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瓊崖扶貧路上黨旗紅
新華社海口9月30日電題:瓊崖扶貧路上黨旗紅
新華社記者柳昌林、羅江
萬泉河畔椰林綠,五指山間黨旗紅。數十年前,瓊崖革命在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創造了23年紅旗不倒的光榮歷史。
如今,瓊州大地上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共產黨領導各族群眾攻堅克難,黨旗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高高飄揚。從2015年年底至今,海南貧困發生率由8.9%下降到2.2%,貧困人口從47.7萬人減少到12.26萬人。
“黨的好作風回來了”,駐村第一書記搭起黨群連心橋
當前,海南還有83個未出列貧困村,其中不乏瓊崖縱隊曾經戰斗過的革命老區。在這些村莊,駐村第一書記當起脫貧攻堅“作戰員”、基層黨建“組織員”、農民群眾“服務員”,架起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黨的好作風回來了。”與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共產黨員的優良作風在駐村工作中充分彰顯。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共村,第一書記隋耀達天天泡在羊圈里。他先后5次組織上百名干部村民外出考察養羊產業,形成厚達40多頁的可行性報告。
2017年,掛職期滿的他選擇留任,把妻子和女兒從海口接來。七旬的老父親也來到共村義務幫忙,父子倆成了保亭有名的扶貧“父子兵”。“當時黑山羊養殖基地剛建成,不能因為我的離開而垮掉。我想等項目見效益了再走。”隋耀達說。
促脫貧還需強黨建。打造一支帶不走、戰斗力強的黨支部,才能帶領村民永續脫貧、振興鄉村。五指山市毛陽鎮毛棧村第一書記杜經師駐村后,召開村民會議協商制定了“毛棧村村規民約”,引導樹立良好村風民俗,建立村級自我管理和約束的長效機制。
駐村工作使第一書記成為“多面手”。“以前了解業務上的事就行,現在啥都得會,除了吃透政策,搞種養要當農技員,賣農產品要當營銷員,面對村里大小糾紛還得當好調解員。”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便文村第一書記徐世明說。
據介紹,第一書記已成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尖兵”。
三級作戰體系提升脫貧攻堅戰斗力、凝聚力
夜里8點多,瓊中團縣委書記、營根鎮營根村脫貧攻堅中隊長林暉澤剛忙完手頭工作,在農戶家里扒了幾口飯。“建立三級作戰體系后擔子重多了。”林暉澤說。
今年以來,海南探索建立脫貧攻堅基層三級戰斗體系,力求破解扶貧壓力層層遞減、幫扶力量各自為戰的問題。各市縣以鎮、行政村、自然村為單位,劃定脫貧攻堅三級作戰區域,分別設立脫貧攻堅大隊、中隊和小隊,全省共成立178個大隊和2023個中隊。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元門鄉翁村,該縣食藥監干部、翁村脫貧攻堅中隊長王永生在工地旁指導危房改造拆舊建新工作,時而拿出手機拍照。他介紹,中隊每周至少開一次調度例會明確本周任務,每天及時記錄圖文兼備的工作日志。
建立三級作戰體系不僅壓實了幫扶責任,各方幫扶力量還“擰成一股繩”。“村里16名幫扶干部分別來自縣住建局和營根鎮政府。過去兩套人馬各干各的。”瓊中縣營根鎮新朗村第一書記周凌云說,現在駐村工作隊員、幫扶責任人、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小組長均由中隊統一管理,中隊統籌安排扶貧資源和力量。
交出滿意“答卷”
“我們推動資源向資本、資金向股金、農民向股東轉變,全縣扶貧組織化程度達到90%以上。”上月底,在海南省2018打贏脫貧攻堅戰問題整改大比武擂臺賽上,臨高縣匯報了該縣脫貧攻堅工作成效。
當天,海南19個市縣同臺比武,來自19個市縣的285名農民組成的老鄉團作為考官現場投票,對各市縣區脫貧攻堅成效作出評價。
精準扶貧成效幾何,群眾心中有桿秤。“精準扶貧搞得好,農民不再有擔憂。打贏脫貧攻堅戰,帶動農民奔小康”,在儋州市舉辦的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上,1000多名來自田間地頭的調聲表演者放聲高歌,唱出脫貧攻堅帶來的新氣象。
扶貧路上黨旗紅,共產黨員們在脫貧一線帶領群眾合力攻堅,提升了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編輯:秦云
關鍵詞:瓊崖 扶貧路 黨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