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揭曉 獎項花落誰家?
中新網10月1日電(卞磊) 北京時間10月1日傍晚,2018年諾貝爾獎“打頭陣”的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揭曉獲獎人選,由此正式拉開諾貝爾獎“開獎周”的帷幕。這一獎項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其不少研究成果對于普通人來說也都是“如雷貫耳”:青霉素、試管嬰兒、生物鐘……從獲獎的研究成果中,不難一窺逾百年來醫學發展的軌跡。
【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一部“百年醫學發展史”】
青霉素是誰發現的?“試管嬰兒之父”是誰?為啥老馬能識途、飛鴿可傳書?在歷年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名單中,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上百年來,該獎項獲獎人的研究領域涵蓋遺傳學、DNA和分子生物學、傳染病等,涉及多項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研究,幾乎是一部“百年醫學發展史”。
每年,該獎項的獲獎名單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評定,研究成果的評估工作皆由該學院的諾貝爾委員會承擔。
作為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意味著研究成果得到學界的認可。除此之外,諾獎得主在12月的頒獎典禮上,還能獲得一枚金質獎章、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2017年,諾貝爾單個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
被這筆巨額獎金“砸中”可不簡單。事實上,每年諾獎候選人都要經歷約一年時間“錘煉”。從9月起,第二年的諾獎評選程序就已啟動。之后,候選人都將經過嚴格篩選、審定,以及專家審查,才能成功“晉級”。
【想拿獎牌不容易:2017年得獎者等了33年】
1945年,亞歷山大?弗萊明在發現青霉素17年后,與另兩名科學家獲得諾獎;2017年,杰弗里?霍爾等3人,在發現人體“生物鐘”原理33年后才獲獎……
追溯至上世紀,諾獎首次頒發后的10年,獲獎者的平均年齡僅56歲。近10年,該獎項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7歲。科學家獲諾獎所需等待的時間似乎越來越長,獲獎得主年齡也越來越大。
“科學家并不會在研究獲得突破后,就立即獲獎。”諾貝爾博物館館長古斯塔夫?謝爾斯特蘭德曾指出。
這是因為,通常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會嚴謹地對研究成果進行驗證,部分研究成果有時甚至需要經過數十年的評估,才能確定研究價值,這也是諾獎能延續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當然,謝爾斯特蘭德稱,科學家人數在逾一個世紀內大量增加,這也是科學家獲得諾獎所需的等待時間變長的重要原因。
【數說生理學或醫學獎:弗洛伊德“陪跑”32次】
117年中頒獎108次
自1901年12月10日諾獎首次頒發至2017年12月,已走過117年。該獎項共頒發了108次——受諾獎評選“寧缺毋濫”的理念和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有9年未頒獎。此外,該獎項得主中迄今還未曾有人能獲獎2次或以上。
214位得主中有12名女性
這一獎項共產生了214位諾獎得主,其中包括12位女性。得獎的總人數和女性得獎人數在諾貝爾科學獎項中均“拔得頭籌”。女性得主中,還包括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她于2015年因“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療法”獲獎。
提名32次未得獎,弗洛伊德成資深“陪跑”
作為心理學歷史上的“宗師級”人物,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被提名該獎32次,仍未得償所愿,成為了該獎項最資深的“陪跑者”之一。1936年,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甚至提名弗洛伊德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弗洛伊德并未“跨界成功”,依然鎩羽而歸。
【2018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三大猜想】
作為科學發展重要的“見證者”之一,每年諾貝爾獎名單的公布都備受關注。今年,誰有機會載譽而歸?不妨通過被視為“諾獎風向標”的2018“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圈定“候選人”:
納波萊奧內?費拉(Napoleone Ferrara),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成就: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進癌癥和其他疾病中用于抑制血管生長的藥物的研發。
金久時(Minoru Kanehisa),日本京都大學
成就:對生物信息學做出貢獻,尤其是對《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的完善與發展。
所羅門?斯奈德(Solomon H. Snyder),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成就:識別許多神經遞質和精神藥物的受體。他的研究已應用于許多常見處方藥的開發,如用于止痛藥物。(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諾獎生理學 諾獎醫學獎 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