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銀保監會:正抓緊制定險資專項產品具體方案
權威人士近日透露,銀保監會正抓緊制定險資專項產品具體方案,以明確險資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相關規則。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了解到,不少險企已著手準備對相關上市公司進行調研,根據上市公司業績情況以及股東財務實力等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可能采用設立非標投資產品的方式,鎖定期為2-3年。
鎖定股權質押比例較高公司
前述權威人士透露,險資專項產品按市場化原則設立發行,面向險企等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主要投資于上市公司股票、債券等標的,參與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該類產品將設定合理鎖定期,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主要采取股東受讓、上市公司回購以及其他方式平穩退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此前險資另類投資主要是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占比微乎其微,未有效發揮險資改善融資結構的作用。通過專項產品,促進股權投資計劃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改善融資結構。
某保險資管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股權質押專項產品可能涉及險資持股比例較大上市公司股票,投資一般建立在對目標上市公司的深入了解和長期明確的投資意向基礎上。因此,險企可能會密集調研上市公司,尋找優質投資標的。
川財證券分析師楊歐雯表示,險企可能會先從市值較大,且其自身經營狀況相對良好企業入手,依照銀保監會指示設立險資專項產品。市值、企業質地考量主要是出于投資風險可控,股權質押比例主要是從標的公司接受融資的意愿程度考量。綜合衡量這些因素可能會提高交易擬合效率。
在設定合理鎖定期方面,楊歐雯認為,從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角度來看,其產品鎖定期應與險資久期相匹配。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則應匹配其現金流狀況和經營情況。由于該類產品尚處探索階段,產品規模、參與雙方具體需求各異,需結合上市公司資金使用、股權質押比例、當前股價和歷史估值變化等因素確定鎖定期。
一位險企人士預計,險資可能采用設立非標投資產品的方式,認購保險資管公司設立的專項非標投資產品,單個公司不宜占比過高,需一定折扣價,會計處理需避免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影響險企償付能力。合理鎖定期為2-3年,以確保有離開股市底部區域的時間。“從行業來講,險資會著重選擇行業互補的上市標的進行投資,比如房地產、醫療、汽車服務等有相關性的標的。一是選取市盈率、市凈率在歷史15%以下分位的優質標的。二是選取業務上有協同的公司進行戰略性持股。”
加大權益投資力度進度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19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
某保險資管機構人士認為,“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意味著鼓勵和支持更多險資配置股權投資,險資權益類投資將可能增加。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險資運用余額為15.87萬億元,
投資股票和基金規模分別為1.30萬億元和0.89萬億元,占險資運用余額比例為8.17%和5.58%。險資股票投資具有倉位水平遞增、以大盤藍籌為主要標的、總體呈凈買入的特點,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資金來源。
某中小型保險資管公司負責人表示,在監管利好漸次推出背景下,一是險資將進一步加大權益投資力度進度;二是很多股票目前已進入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區間,符合險資投資要求;三是險資將獲良好投資收益。
楊歐雯認為,險資會逐步提高權益類投資比例。對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而言,其規模增長需更豐富投資渠道分散風險、提高收益,資金管理能力提高使其有能力在風險可控范圍內提高權益類投資比例。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預計,險資有自身既定投資目標和資金匹配需求,險資建倉很可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考慮到我國險資體量較大,若險資將權益類投資比重提高至20%,理論上亦能為資本市場帶來巨量資金。
某大型保險資管機構人士表示,險資會更看重代表中國發展方向的科技板塊和消費板塊。當前,A股科技板塊出現調整,除原有估值因素外,投資者心理也發生變化。除在海外上市科技股外,A股部分科技公司具備相當實力。隨著指數調整,這些科技公司已具備投資價值。消費股是險資青睞對象,消費股具有一定抗壓能力和發展潛力。隨著指數和個股調整,某些消費股已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優化股權退出方式
專家表示,應明確采取股東受讓、上市公司回購以及其他方式平穩退出的監管細則。
“投資股權質押專項產品是險資拉長投資資產久期、優化資產配置結構和提高投資收益的一種手段。”徐承遠表示,資本市場波動、上市公司信用風險事件頻發等因素也會使險資面臨的信用風險增加。
朱俊生認為,股權退出方式很重要。從退出角度來說,上市公司應拿出一定比例分紅補償險資收益要求,畢竟每個險企在年底有投資收益率考核。上市公司可通過回購和收益分成方式給險資補償收益。險資應有優先持有權。建議監管部門出臺相關細則,險資可有明確預期和規劃,以設立更合適產品,投資具有流動性暫時困難的上市公司。
楊歐雯表示,保險資金管理機構對資金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有較高要求,對回購金額和時間有要求。出于自身風險控制角度制定附加條款,保險資金管理機構將在摸索階段對相關產品有一定規模要求。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險資 投資 產品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