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潘公凱:我不贊成“潘天壽學派”的提法
童中燾:如何正確理解潘天壽
——潘公凱答學生問
問:不久前在寧波美術館舉辦了“浙東之光——館藏甬籍中國畫名家提名展”及研討會,在研討會中有專家提出了建立“潘天壽學派”的主張,并在美術報和中國文化報上發表了長文。此事也引起了一點爭論。我們想聽聽潘先生的看法。
答:寧波的研討會我事先不知道籌備過程。開會前兩天才得知盧炘老師要在會上提出“潘天壽學派”這個稱號,我有點驚訝。隨即給寧波美術館和盧老師發了短信,明確表示不贊成這一提法。寧波美術館馬上同意將主題改掉。但有些論文已編到書里了,來不及改了。
問:“潘天壽學派”這一提法聽起來也是挺好的呀,您為什么不贊成呢?
答:盧炘老師當然也是好意,想進一步推進潘天壽研究。但我認為推進研究要多做扎實具體的研究工作。這需要來自四面八方的國內外藝術界同道共同參與、探討,沒有必要將潘天壽局限在某個“學派”里,也不需要打“學派”或“畫派”的旗號。我的觀點是:
1. 我們可以最簡單地設想一下:如果潘老先生還在世,他會同意“潘天壽學派”這個稱號嗎?——他肯定不會同意。他教學生,一直不鼓勵學生學自己,他也從不拉隊伍、扛大旗。他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他一生反對門戶之見,不贊成文人畫末流的派系之爭。老先生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沒有必要硬扣到他頭上。
2. 老先生一生,確實如盧炘所說是正氣、正學與正道。但這是為人治學的行事態度,而不是學術研究的觀點方法。“學派”的基本特征是學術觀點方法與他者的區別,并具有排他性。正如孔令偉所說:潘天壽的藝術理論從開始就不是董其昌的“南-北”框架,而是世界視野的“東-西”框架,他捍衛的是中國繪畫的世界地位。這不是學派觀點,而是民族文化自信心。把潘天壽及其后繼者稱為學派,就把大事說小了。
3. 眼下藝壇學界,往往容易浮躁,大話空論多,扎實研究少。潘天壽研究和美術史論研究都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需要深入。尤其是畫面分析、筆墨研究,更是缺少深度,其實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真正理解老先生的氣度胸襟,才能理解他的正氣、正學、正道。
問:聽說潘老先生的幾個大弟子(直接教過的學生)也不贊同“學派”這一提法?
答:是的,他們都覺得不妥。我們都認為要正確理解潘天壽的思想和精神。希望東西南北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潘天壽研究,弘揚民族藝術,繼承老先生的博大胸懷和文化自信。
編輯:楊嵐
關鍵詞:潘天壽學派 提法 潘天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