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九間棚:風景這邊獨好
新華社濟南12月4日電 題:九間棚:風景這邊獨好
新華社記者吳書光
九間棚,一個曾被抱怨祖宗選錯了地方的村莊。
改革開放后,九間棚人發揚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堅韌不拔、艱苦創業的精神,將九間棚村建成“沂蒙明珠”。
如今的九間棚人,一邊做大金銀花產業,一邊發力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向鄉村振興的新目標奮進。
窮山村變身“沂蒙明珠”
“買了自行車三年沒進家門,只能放到山下親戚家”“旱天要用秤分水”“原來挑梨下山賣,如今客商上門收”……
憶及當年無電、無路、缺水的日子,看看眼前的美好生活,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九間棚村的老人們不勝唏噓。71歲的老黨員劉甲全感慨道:“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也一點不為過!”
九間棚村坐落在沂蒙山區640米高的龍頂山上,山高澗陡、四面懸崖、土地瘠薄、缺水沒電,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惡劣。112畝土地掛在23條山梁上,零零星星有3100多塊。即使趕上好年景,村民也只能吃個七八成飽。
九間棚人一直嘗試改變村里的貧困,但受制于惡劣的自然環境,一直不見起色。有的村民下山后都不愿意說自己是九間棚村人。
難道九間棚就是世代受窮的命?1984年,三名共產黨員劉嘉坤、廉茂增、廉茂元自費外出考察,外面的精彩與山上的落后對比鮮明,深深刺痛了他們:不能代代人都點煤油燈,豁上命也要改變九間棚!
當年冬天,劉嘉坤挑起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上任后,他把帶領村民將實現架電、修路、引水上山、治山種樹作為頭等大事。
劉嘉坤回憶說,當時黨員干部帶頭賣豬、賣羊、賣家當湊錢,全村177人架電、修路,前后僅用半年多就架上了電,修成了一條寬6米、長3500米的盤山路。
從那以后,全村老少齊上陣,連續苦干5年,干了常人10年都干不完的活。全村累計集資23萬元,修砌石渠3500米,開山整地500多畝,新栽果樹2萬多棵……初步改變了九間棚村惡劣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了溫飽問題,也邁出了艱苦創業脫貧致富的第一步。
把金銀花做成“致富花”
伴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九間棚人加快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
20世紀90年代初,九間棚人認識到從土坷垃里刨錢太難,要真正富裕必須走農業與工業相結合的路子。他們立足山上農林果,下山進城辦企業,先后創辦了花崗石廠、機械配件廠、塑料廠、金銀花茶廠等。
1997年,九間棚村人均收入達3000元,成為沂蒙山區的富裕村。這時,僅有初中文化的劉嘉坤感到有些力不從心,迫切需要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為此自費去北京大學進修經濟管理。
經過兩年學習,劉嘉坤開闊了眼界,有了全新的思路。考慮到平邑縣自古有種植金銀花的傳統,而金銀花是一種集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于一體、藥食同源的多功效植物,劉嘉坤認為,如果把金銀花產業做大做強,九間棚必將發展得更好。
說干就干,劉嘉坤率先承包土地試種,獲得豐收后,老百姓開始大面積種植金銀花。他非常重視科技支撐,先后與中國科學院合作選育了九豐一號和北花一號,尤其是北花一號金銀花品種,徹底顛覆了數千年來金銀花兩三天即開花凋謝的特性,好采摘,產量高。
為了做大金銀花產業,九間棚成立了農業科技園,先后在北京、云南、甘肅、新疆等地設立種植基地,目前種植金銀花20多萬畝,初加工廠10幾處,影響并帶動了10多萬人靠金銀花產業實現脫貧致富,打造形成了集金銀花良種培育、推廣種植、干花貿易、食品藥品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
2017年,九間棚村人均收入2萬多元。劉嘉坤說,金銀花也是幸福花、致富花,是助力山區農民精準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做鄉村振興先行者
九間棚村所處的天寶山區,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在大力發展金銀花產業的同時,九間棚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立了平邑縣第一家村級旅游公司。
60歲的劉月鳳既是九間棚村民,也是旅游公司的職工,平常她會先到果園里勞作,早飯后到刺繡房做活,銷售村民手工制作的特色旅游產品。她告訴記者:“果園一年能掙六七萬元,在旅游公司上班每月工資3700元,孩子們都有各自的工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p>
據介紹,近年來,九間棚立足自然資源優勢,新修建了景區環線道路,建設了兩座蓄水30萬立方米的峽谷水庫,新修了10多公里長的“集水渠”,新建了九間棚展覽館,借助發展鄉村旅游,讓更多的群眾進入旅游產業,帶動周邊貧困戶增收致富。據測算,僅鄉村旅游一項,年可實現收入6000萬元,帶動周邊十多個村、1萬余人增收致富。
如今,正在規劃中的九間棚田園綜合體融鄉村休閑、紅色教育、沂蒙風情游、生態養生為一體,九間棚村正在向鄉村振興的新目標奮進。
編輯:秦云
關鍵詞:金銀花 九間棚 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