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發展和改革藍皮書在京發布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杜燕)《發展和改革藍皮書: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報告No.8》(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布。藍皮書指出,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不是過去猛追GDP、“多多益善”的時代,而是民生至上、健康至上、質量至上、精準至上的時代,讓全民共享改革和發展成就,提高國民生活質量。
今天,記者從藍皮書發布會暨首屆“中國改革開放經濟論壇”上了解到,此次發布的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全書50余萬字,分為總報告、專題篇和案例篇,由來自國家部委、高校理論界、實業界的專家學者撰寫。
藍皮書主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原常務副院長鄒東濤表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40年,不僅讓國民經濟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更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總結和回顧改革開放經驗,探索改革開放路線具有非常重要的民族意義和全球意義。
《發展和改革藍皮書: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報告No.8》在京發布。主辦方供圖
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六大重點方向
財政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舉。藍皮書指出,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提高“兩個比重”為基礎,調整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關系,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形成了中國現有財政制度的基本框架,奠定了中國20年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同步推進的稅收制度改革則進一步規范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釋放了微觀市場主體的活力,有效促進市場經濟體制運行,提高了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
藍皮書指出,“94改革”后的財政體制已明顯產生抑制和縮小中國區域間差距而服務于全局的正面效應。展望今后,這種正面效應貢獻的進一步提升和可持續,需依托深化改革使中央-地方的財力“縱向不均衡”機制進一步完善和健全。
藍皮書提出,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的六大重點方向:以政府扁平化改革為框架、以合理調整事權為匹配邏輯、以稅制改革為配合,完善政府間收入劃分改革、以規范的轉移支付制度體現事權優先原則、以建立現代公共預算管理制度為基礎性支撐、以舉債權和產權管理為重要組成要素。
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
中國國土面積很大,區域差異顯著,中國不斷探索新的區域發展戰略。藍皮書表示,改革開放后,中國區域發展戰略發生重大轉變,由區域均衡發展戰略轉為支持東部沿海地區發展的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之后,中國劃分為東、中、西三大地帶與七大經濟區。
針對區域發展“落后病”“蕭條病”“膨脹病”,1999年以后逐步形成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進入21世紀以來,在各地區經濟普遍增長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區域發展的迫切課題、區域間經濟與人口分布失衡、各自為政的“諸侯經濟”趨勢更加明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把區域規劃作為重要手段,十九大把“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作為國家七大戰略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實施區域協同發展的三大舉措,不僅對本區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對全國的發展起到支撐作用,也對其他區域的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藍皮書指出,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是“人”不是“物”,不是簡單地縮小地區之間經濟總量的差距,而是縮小不同地區之間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務的差距。
藍皮書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區域格局的總體態勢將是東西兩翼帶動中部崛起,從而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
將建成全球負責任大國、開放型大國、包容性大國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藍皮書指出,197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有12位國家級領導人,先后20次訪問了歐洲、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1978年,也是對外開放最困難的時期。港澳臺企業和海外華人企業用“三來一補”的方式,送來了中國參與國際分工、國際交換和國際競爭的第一桶金。1992年鄧小平的重要談話,明確了改革開放的方向。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推動了中國對外貿易、外匯管理、利用外資、對外經濟等管理體制的全面改革。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13年,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
藍皮書表示,對外開放的本質是改革,未來的對外開放,中國將建成全球負責任大國,在構建國際經濟秩序和規則方面做出重大貢獻,在推進國際宏觀政策協調機制做出表率,在承擔全球公共產品供給責任以身作則;中國還將建成全球開放型經濟強國、全球包容性發展大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藍皮書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