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獅紋青花瓷寄寓古人吉慶祥瑞的美好愿望
圖1 明正德獅紋青花九孔花插
在浩繁的中國瓷器裝飾紋樣中,有一種獅子紋。獅子紋是我國陶瓷文化與獅文化聯姻的結晶,在長期的交融與演化過程中積淀了一定的人文內涵和美學特質。獅紋瓷器以繪畫為主要裝飾形式,先人們利用富有象征、寓意的獅紋圖案、造型或符號,表達吉祥如意、幸福美滿、吉慶祥瑞、權力威嚴等諸多生活觀念、精神追求和思想內涵,通過陶瓷的載體直接或間接地表達出來。
圖2 明正德獅子繡球紋青花三足爐
明清時期,青花瓷上的獅紋圖案是通過象征、隱喻、諧音、比擬、寓意等手法予以表現,諸如追求幸福喜慶、多子多孫、長壽平安、功名利祿、驅邪禳災以及體現文人的高潔情懷等。獅子紋在碗、杯、盤、盞、瓶、罐、洗、枕、盒、香爐、動物、人物塑像等瓷器上較為常見,成為陶瓷紋飾的主體內容。人們運用象征和寓意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懷,含蓄地體現出不同歷史時期和地域文化中的風土人情、人文精神和生活理想,呈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審美與勸善、生活與藝術相統一的特點。
在福建石獅市博物館舉辦的“絲路獅緣:故宮獅文化珍寶展”,所展出的珍寶中有兩件明代獅紋青花瓷器,值得解讀。這兩件獅紋青花瓷造型別致,繪畫生動,寓意吉祥。
圖3 明永樂獅戲球圖青花蓋罐
圖5 明中期雙獅繡球紋青花盤
圖4 明代獅紋青花盤
據北京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介紹,獅子戲球圖青花九孔花插(圖1)為明正德時期,高13.5、口徑16、足徑10.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該花插呈鼓式,頂面隆起,開有九孔,圈足。外壁青花裝飾。頂面繪海水紋,腹部繪獅子滾繡球圖。花插屬于陳設用品,用于插花。明正德時期花插瓷器較多,造型有圓球形、梅花形和鼓式等,多以青花裝飾。清代繼續燒造,但造型略有變化,品種更加豐富,以單色釉品種為主。
獅子戲球圖青花三足爐(圖2)也為明正德時期,高8.6、口徑12.4、底徑8.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該爐口微敞,短束頸,鼓腹,腹下部內收,接三個錐形足。足端不施釉,為墊燒部位。爐外壁以青花為飾,每一足的上方繪一只獅子戲球圖,間飾云紋。獅子形態各異,一只為正面獅子,一只為側面獅子,第三只獅子轉頭向后看,形象可愛。在明代的御窯瓷器中,獅子戲球圖案約出現于明代早中期,成化時期及以后較為流行(圖3、圖4、圖5)。
獅子作為百獸之王,其威武兇猛、優美健壯的體態令人敬畏,繼而崇拜。隨著時代的演進,獅子以威武吉祥的形象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人們希望用獅子威猛的氣勢降魔驅邪、護法鎮宅,這與佛教中獅子為圣獸的宗旨一致。古人認為獅子不僅可以驅邪納吉、鎮守陵墓,還能預卜洪災、彰顯權貴,所以常用來守衛宮殿村寨、裝飾宅門家具,體現出人們祈求平安、顯示尊貴的世俗心理。
中國化的獅子文化有近2000年的歷史,隨著歷代王朝的更迭,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與中國各地域的民俗風情、倫理道德、地域文化密切相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文化與經濟發展的脈絡。
獅子盡管是域外文化的產物,但歷經兩千多年的改造與升華,威武雄奇的獅像已成為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傳統文化自信力的標志,體現了不畏邪惡、勇于進取的民族精神。到了近代,雄獅成為中華民族覺醒的風標,具有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
獅子以瑞獸、吉祥物的形象進入中國人的文化視野之后,獅子紋飾便被視為祥瑞紋樣,吉祥的寓意令人神往。古漢語中“獅”“師”同音通假,舊時常借獅喻師,以示吉祥。因此人們常以獅子圖案來祝愿官運亨通、飛黃騰達、萬事如意。獅子在佛教文化中具有護法護教的身份和辟邪消災的功能,其圖案紋飾亦有鎮宅、辟邪、吉利的寓意,備受推崇,由此,“太師少師”之類的紋樣就廣泛應用于陶瓷裝飾中。
我國青花瓷器上的獅紋裝飾以象征、寓意性為主要特征,而且幾乎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具有一定的審美特質和宗教意味,成了人們約定俗成的文化圖騰。可以說,中國化的獅文化和獅紋陶瓷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歷程,折射出中國傳統社會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體現了人們追求和平尊榮的文化心理。在當今新時代,通過對獅文化熔古爍今的整合與重建,不僅有助于弘揚民族精神,更能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義深遠。
編輯:楊嵐
關鍵詞:獅紋青花瓷 獅子 青花 獅紋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