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找準新舊動能轉換的“跑道”
淘汰落后產能、搬遷關停企業,浙江杭州拱墅區騰出一片3.4平方公里的“黃金寶地”,被不少開發商“盯”著。據估算,這塊地能給拱墅區帶來200多億元土地出讓金收益。但是,最終這塊地沒有用來開發房地產,而是調整為創新型產業用地。區里不光拿不到土地出讓金,還要“倒貼”100多億元,投入公共設施等建設。
這一進一出的落差有數百億元,有人覺得拱墅區“虧大了”。2018年12月下旬,在這一地塊上建設的智慧網谷數字經濟小鎮,迎來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也讓外界更加關注拱墅區這筆投入產出賬,究竟是不是“劃得來”。
拱墅區是杭州的老工業基地,曾占杭州主城區60%的工業產值、2/3的燃煤用量。近10年來,原來的鋼鐵廠、化工廠等,該搬遷的搬遷,該關停的關停,該轉型的轉型,累計搬遷516家工業企業。拱墅區的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成為浙江的一個典型案例。拱墅區此次拿出“騰籠”的主城區土地建設智慧網谷,確實不容易。但換個角度看,如能通過打造新的產業平臺、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全力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全力發展數字經濟,為經濟長遠發展打實基礎,這次“倒貼”就非常值得了。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正是要細算這樣的投入產出賬,看看是不是真正能以創新為第一動力,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是不是真正在“騰籠換鳥”的同時,實現了“鳳凰涅槃”。
可以說,淘汰落后產能、騰出“籠子”,這只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邁出的第一步。如果說這第一步是做減法,接下來,則是把減法之后的文章做深做實,這就是要做加法乃至乘法了。從拱墅區的經驗看,這不僅要“騰籠”,更關鍵的是要看騰出的籠子里,是不是能引進、培育“吃得少、飛得高”的“俊鳥”。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提升產業鏈水平,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著眼長遠發展進行布局,而不是被眼前得失“綁定”,才能在各種選擇中找出最優的那一種,達到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的統一。
應該說,面對經濟運行的穩中有變、變中有憂,要著眼長遠,確實可能會有壓力。不過,推動高質量發展,更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一些地方以往過度依賴房地產的經濟結構,或許能讓數字一時鮮亮,但“虛火”一過,難免被打回原形。只有在新舊動能轉換、經濟提質增效的路上找準“跑道”,構建更高層次、更有質量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有可能為經濟發展行穩致遠打實基礎。
拱墅區的選擇也啟示我們,要做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統籌協調、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相融合的辯證題。如果說實體經濟是發展之基,科技創新則是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齊頭并進,才有可能實現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作者為本報浙江分社記者)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拱墅區 發展 經濟 找準 新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