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八平方米“蝸居”變身苗家客棧——苗家“花姐”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南寧2月11日電題:八平方米“蝸居”變身苗家客棧——苗家“花姐”的脫貧故事
“豬肉,新鮮豬肉……”,臨近中午,屯里響起了陣陣吆喝聲,梁曉花匆忙走出家門買回十斤肉。
“過兩天就是‘芒篙節’,會來不少客人,得提前準備才行。”苗族阿姐梁曉花家住廣西壯族自治區融安縣安寧村大袍屯,因一副熱心腸,平日里鄰里老少都愛稱她一聲“花姐”。
大袍屯是個水庫移民屯,這里景色雖美,地理位置卻相對封閉,交通不便,多林少田。村民多年來只能依靠種植香杉為生,生活貧困。“吃不上米飯,只能挑著木薯去外面換,山路又難走,來回一趟要六七個小時。”梁曉花的母親楊佩仙回憶道,以前自己經常挑著上百斤重的擔子去縣城,走得腳都磨出了水泡,還落下了腰疾。
梁曉花有七兄妹,父親又多病,家庭負擔較重。初二時,母親的一次重病使成績優異的她放棄了讀書機會外出打工,講到這段經歷,梁曉花紅了眼眶。1998年,梁曉花嫁到了大袍苗寨,“剛開始什么都沒有,連架鍋的鐵三腳架都是從娘家帶來的,過年過節才忍心殺只雞。”苦于生計,女兒出生后,她和丈夫離家打工。
2006年,夫妻二人回到大袍屯,次年小兒子出生,很長一段時間,他們一家4口擠在8平方米的屋子里,生活窘迫。勤勞肯干的梁曉花曾嘗試養殖孔雀、野豬,但由于缺乏技術和經驗,均以失敗告終。
2007年大袍屯的發展出現了轉機,屯里通了公路。“原來運香杉出屯,要先走一個小時的水路,再轉車,現在直接陸運,不僅更快捷還降低了成本。”村民韋榮生說。
2012年,梁曉花開始籌建新房,選取樣式時,她想起了電視上看到的旅游村,“別人家新蓋的都是磚房,我還是喜歡我們苗家的木樓,更有特色。”現在,梁曉花家的新式木樓成了村里別致一景。
為了幫助農民增收,當地政府時常組織各類培訓課程,只要有機會參加,梁曉花就很少落下。學刺繡、鉤針繡、烹飪、養殖,她說:“現在政策這么好,只要肯干,就一定不會一直窮下去。”2015年,梁曉花一家憑借自身努力脫了貧。
深山苗寨民風淳樸,苗族風情濃厚,近年來,當地政府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為大袍屯找一條長久致富的新路子。聽到這個消息,梁曉花心里癢癢的,自己有做飯的手藝,自家木樓也挺漂亮,何不開家農家樂。
得益于幫扶企業的支持,梁曉花家修了新廚房,添了新家具。2017年8月,梁曉花開起了“花明樓苗家飯店”,成為屯里旅游發展的排頭兵。大袍苗寨的旅游雖尚在起步階段,但“花明樓”還是給梁曉花的生活帶來改觀,“我開飯店把兩個孩子生活費賺出來了。”
經營農家樂之余,梁曉花還組織屯里的姐妹學習鉤針繡,申請了音響設備,每晚組織大家唱歌跳舞,把日子過得豐富多彩。
談及新年愿望,梁曉花笑笑說:“我現在就想開好這個飯店,今年把二樓蓋一蓋做成客房,再養一些土雞,相信會越來越好。”說罷,她舉杯唱起了苗家祝酒歌,歡快的歌聲久久回蕩。
編輯:張力洋
關鍵詞:苗家 花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