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徐悲鴻為傅增湘畫像
傅增湘畫像(原作),徐悲鴻1935年2月繪制,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1936年12月16日,上海《青鶴》雜志五卷三期刊印傅增湘畫像
傅增湘,著名藏書家。光緒二十四年(1898)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1917年12月至“五四運動”前,曾入內閣任教育總長。后擔任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以圖書收藏研究為志趣,開始大規模搜訪中國古籍,致力于版本目錄學研究。
徐悲鴻繪有一幅《藏園校書圖》,展現了傅增湘晚年在書齋中校覽群籍的形象;傅本人對這幅畫像喜愛有加,可能還曾將這幅畫像影印若干贈予友朋。每期都會刊載雜志作者近期肖像的上海《青鶴》雜志(第五卷第三期),就于1936年12月16日將這幅畫像影印刊布,這極可能正是傅增湘本人寄送至該雜志編輯部的。從此以后,該畫像廣為流布,幾乎成為了傅氏晚年“標準照”。
傅增湘梵經紙書十言聯
北齊顏之推撰《顏氏家訓二卷》(清朱軾批校、傅增湘藏本)
如今,該畫像的原作珍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毋庸置疑,這幅畫像不但是徐悲鴻本人的重要作品,更是傅增湘這位藏書大家留給后世的獨特肖像。殊不知,這幅油畫背后,還有一段頗富戲劇性的故事。
原來,徐悲鴻于1918年應蔡元培之邀,出任北大畫法研究會導師。徐悲鴻北上赴任之際,當時的教育部門決定,每年將選派各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男女教授,赴歐美各國留學,這也是我國教授留學制度的開始。聽聞此訊后,徐悲鴻即向蔡元培提出了期望赴法國進修,繼續藝術深造的愿望,經蔡元培與時任教育總長的傅增湘磋商,答應將其列入公費留法名單之中。1918年8月,第一批人員名單公布,其中卻沒有徐悲鴻的名字。徐悲鴻因此致信傅,指責其言而無信。
1918年底,第二批公費留法名單公布,徐悲鴻名列其中。1919年3月,徐自上海啟程,終于得償所愿,赴法國進修。這其間,傅增湘究竟通過何種努力,方使徐悲鴻最終得以赴法進修,由于他個人并未對此有過任何明確記錄,近百年后的今天來察知這一事件的真相,已無可能。但徐對傅從最初的誤解到后來的感激之情,卻通過他赴法進修15年后完成的這幅《藏園校書圖》,充分表達了出來。
徐悲鴻為傅增湘繪制肖像,是在1935年的春節期間。當時,徐悲鴻在歐洲舉辦中國現代繪畫巡展,已經開展了一年多時間,在此次巡展最后一站蘇聯完成之后,終于踏上歸國之旅;他途經西伯利亞,再穿過東北三省抵北平。這一次,他要在北平登門造訪傅增湘,專門為他繪制一幅肖像畫。
據傅增湘日記,可知1935年春節前后6天,徐悲鴻都在為其繪制肖像,現這部分內容節錄于下:
二十九日,下午徐悲鴻來談至5點乃去,此人新周歷法、德、意、俄諸國開畫展,頗轟動。欲為余寫小像,約定新正初二、三、四日下午來。
除夕,2點后徐悲鴻來為寫炭筆小像,薄暮乃成,神采極似,因作詩一首贈之。
初二,午后徐悲鴻來畫像,薄暮乃去。
初三,下午悲鴻來對寫,近暮乃罷。夜宴徐君于園中。
初四,悲鴻來畫像,暮乃去。
初五,徐悲鴻來畫像,一時許,脫稿。
1935年2月3日至8日,時年41歲的徐悲鴻先以炭筆素描,開始為時年64歲的傅增湘繪制肖像,之后接連5次到傅宅中進行繪制工作;從當年除夕開始,一直忙碌到正月初五才畢。僅僅就從繪畫過程來看,當時已名揚四海的徐悲鴻對此事何等認真仔細,足見其對傅增湘之舊恩的那份“涌泉相報”之心。
編輯:楊嵐
關鍵詞:徐悲鴻 傅增 增湘 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