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千名臺灣同胞赴廣西歡度“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
人民政協網南寧4月12日電 春末夏初,是廣西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季節,更是木棉花開遍八桂大地的日子,每逢此時廣西都會舉辦“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邀請包括臺灣在內的各民族朋友一起參加載歌載舞的節慶活動。
今年以“中華民族一家親 相約壯美新廣西——桂臺各民族歡度‘壯族三月三’”為主題的交流活動,是由廣西臺辦、民宗委和臺灣有關單位聯合主辦的。活動間,桂臺兩地少數民族同胞以舞會友,以歌傳情,共同展示了兩地少數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魅力,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與認同,伴隨用歌聲與舞蹈架起桂臺交流友誼之橋的同時,也推進了旅游商品、康養與美食等相關產業的合作。
一
八桂心 臺灣情
“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傳統節慶,也是廣西瑤族、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節日,同時,“三月三”也是情人節,壯族男女會匯聚到山坡上對唱山歌,開展拋繡球等活動。為了繼承與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每逢該節日,全廣西放假2天,居住在廣西壯、瑤、侗、苗與其他民族一道融洽互動,共同舉行活動慶典,達到相互理解彼此不同的傳統文化,尊重多元與差異的共同價值觀。
此次“中華民族一家親 相約壯美新廣西——桂臺各民族歡度‘壯族三月三’”活動,從4月10日開始至4月16日,來自臺東、花蓮、宜蘭、苗栗、南投等地基層民眾、少數民族鄉親和青年學生39個團隊近千名臺灣各民族新朋舊友,特別是少數民族歌舞者將奔赴廣西各地,與當地各民族同胞一道共同慶祝“壯族三月三”。
活動主要包括:“中華民族一家親 相約壯美廣西”合唱節;“2019年桂臺各民族同胞大聯歡”;臺灣佛光山大學、南華大學、海洋科技大學與廣西民族大學、財經學院、南寧師范大學等參加的“桂臺民族文化拓展聯誼會”、“臺灣阿美、布農、鄒族與廣西壯、瑤、侗族民間音樂交流表演”、“桂臺康養產業合作交流暨項目推介會”;“ ‘壯族三月三’康養美食文化交流暨臺灣名品展銷活動”;“桂臺壯(壯族)太(泰雅族)少數民族傳統織繡遺產文化研討活動”、“桂臺客家山歌文化傳承研討會”、“桂臺少數民族少年聯歡之旅”等活動。
二
相逢是首歌 相聚是曲舞
4月10日下午,廣西財經學院1號禮堂熱鬧非凡,臺灣北原山貓表演團、瑪思靈布農族合唱團、花蓮秀林鄉舞蹈團、南華大學傳統音樂表演團以及廣西各單位的壯、瑤、苗、侗、
京等民族組成的表演團體聯誼晚會,在臺灣歌曲《我們都是一家人》、“壯族三月三”主題《廣西尼的呀》、桂臺藝術家合創民謠《大家一起來》的歡快歌舞中拉開序幕。廣西各族同胞用優美的旋律和歡快的節奏表達了壯鄉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歌頌和贊美,演繹了壯鄉早春播種時田園風情、侗族木寨的裊裊炊煙、京族漁民清晨風帆歸港時的收獲喜悅,臺灣南華大學學生易晨蔚說,舞蹈讓臺灣同胞領略了廣西嶺南深厚的布洛陀文化底蘊,佐證了大陸特別是廣西各地家和萬事興、對未來充滿著希望的美好景象;相比之下,島內確充斥著政黨惡斗,經濟發展遲緩,青年人看不到未來,難怪近期會有近百臺灣博士前來廣西就職。
廣西財經學院學生黃智育特別欣賞臺灣阿美族勇士的舞蹈,他認為此舞蹈勾勒出臺灣少數民族生動而浪漫圖景,表達了他們為了生存與大海搏斗的堅韌剛毅不服輸的精神。
廣西民族大學學生以《壯美八桂》、臺灣海洋科技大學學生以《奔騰》歡快舞蹈,展現了兩地青年特有的昂揚朝氣。
南寧青年臺商演繹了《追夢·筑夢·圓夢》情景劇,讓臺灣同胞對廣西這片充滿發展機遇的熱土有更直觀的了解,感受到臺灣青年在廣西創業拼搏的生動故事和散發的滿滿正能量。
臺灣佛光大學陳宸雨在欣賞“黑衣壯”天琴表演后,動情地說,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是永恒的,一出激動人心的表演留給人的記憶是長遠的,不管時代怎樣變革,傳統的樂器和表演,都會發光,我們兩地今天用民族的舞蹈、歌唱來表現,正是有效地保存和傳承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
聯誼晚會在桂臺合創歌曲《大家一起來》激情大合唱中落下帷幕,整場晚會展現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和同胞大愛,臺灣同胞更是切身感受到廣西兄弟姐妹的熱情,希望廣西同胞像走親戚一樣,也到臺灣,到花蓮、到臺東、到宜蘭參加豐年祭活動,常相往,敘鄉情,謀合作,求發展,用辛勤的雙手建設好維護好兩岸共同的美麗家園,共園中國夢。
三
兩岸少年情牽“三月三”
4月11日上午,廣西南寧青秀區桂雅路學校,臺灣花蓮秀林鄉水源小學一行29人與該學校開展傳統的“壯鄉三月三”桂臺校園少數民族少年文化交流活動。
民族風情活動以《春色田園》拉開了序幕,舞蹈動感唯美,活潑愉悅。隨后,富有民族特色的廣西歌舞劇《小銅鼓》、小組唱《讓我們蕩起雙槳》、臺灣少數民族歌舞表演《豐年祭的少年》等精彩節目陸續上演,博得了在場觀眾不斷的喝彩。
臺灣海洋科技大學領隊張寧燦說,我很高興參加此次活動,我很喜歡“三月三”,也很喜歡大陸,喜歡廣西。我回臺灣后一定向我身邊的朋友和伙伴介紹大陸的快捷與方便、廣西人的熱情與可愛,這里不像臺灣某些媒體報道的那樣,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臺灣少年朋友、學生來到大陸,也希望有更多的大陸人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赴臺灣,希望通過雙向交流,相互了解,改善兩岸人們的認差,臺灣和大陸永遠是一家親。
臺灣苗栗客家文化旅游參訪團的榮興葆說,苗栗此次來桂的青少年兒童人占比頗高,但與大陸各省市交流不多,他們熱切期待與大陸各省市的致公黨交流,希望通過交流,了解大陸,從而到大陸創業發展,領略中國風采,感受中華風情,增進了兩岸少年兒童對中華民族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認知,感受到血濃于水、情濃于水的情誼,拉近彼此的感情,產生了強烈的民族共鳴。
花蓮秀林鄉長表示,活動為兩地少年兒童搭建交流平臺,給他們留下美好記憶,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一筆;花蓮與廣西有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說,同時農漁業地區,旅游資源都相當豐富,兩地的經濟都欠發達,今后會帶更多相親到廣西開展交流活動,增進桂花兩地農漁業、鄉村觀光、旅游的領域的合作。
兩地的小朋友還參加壯鄉板鞋舞、竹竿舞、背簍拋繡球等民族傳統體育競賽,在活動相互敬佩、贊賞,在交流中培養了感情、增進了友誼。兩地青少年在分別時互道珍重,期待明年再相會。
四
“千絲萬縷”織出桂臺兩地深厚情誼
4月11日下午,來自兩岸的織繡專家、業界人士50人會聚南寧“美麗南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展示廳,就如何創新發展刺繡非物質文化,特別是璧合壯繡與太魯閣繡藝術品進行熱烈的探討,大家暢所欲言,深入研究,就培養專業繡工、設計人員,提高刺繡產業質量等提出了若干可行性的對策。
廣西博物館長吳偉峰表示,壯錦是廣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藝品,也是中國四大名錦之一;而太魯閣錦則承載了臺灣花蓮縣太魯閣人的傳統習俗,兩地少數民族雖然相隔遙遠,但在各自的文化中,相同或相似之處相當多,尤其是以織錦技藝最有代表性,雙繡合作會有很大的空間。
臺灣著名的太魯閣織繡專家連美惠認為,經兩地民間藝人將壯錦與太魯閣錦高度融合,創造出的雙錦合璧的“壯太錦”,完美演繹了桂臺兩地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態,更佐證了兩岸民族文化的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真實寫照。
研討會結束時,廣西壯繡企業家賀卡說,壯太雙繡合作的藝術品已成為廣西熱門暢銷的旅游商品,為桂臺兩地的交流與合作增添上美麗色彩,中國—東盟博覽會間,自治區領導還用此錦贈送給外國領導人呢;希望兩地加強合作領域,從生產到產品上市全產業鏈都要努力,把產品推向全球市場。
五
血脈在 心相連
4月10日開始,花蓮、臺東、宜蘭、南投縣的阿美、泰雅、布衣、鄒等少數民族參訪團除了出席南寧主場活動外,還將將分赴廣西各市,與桂林、賀州、河池等市的壯、苗、侗、京、黎族同胞共慶佳節,參加當地的萬人竹竿舞、壯族特色長桌宴等三月三民俗系列活動,體會廣西多樣的少數民族風情、優美的沿邊、沿海、沿江的自然風光及六萬、十萬大山的山光水色。
剛參訪完柳州市三江縣,與侗族同胞歡慶“三月三”的南投縣鄒族的王棟申表示,千年的文化沉淀在兩岸,最終造就了同根同源而又具特色文化,這是一種歷史的恩賜,正是這樣,我們可以回顧、追溯兩岸的歷史,更深入的了解她,南投與廣西的部分少數民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廣西的少數民族鄉親的外貌、服飾、生活習慣等都有自己祖先的影子,我們希望與廣西同胞加深交流了解。
廣西動聽的山歌、秀美的風光給參加活動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讓他們贊不絕口的是廣西日新月異的發展,來自花蓮縣豐濱鄉的葉哲榮是第三次來到賀州,賀州的發展和變化他都看在眼里:“賀州的進步太多太快了,以前我們去昭平縣鄉鎮的時候是泥巴路,現在都是高速路,各種設施都是一年比一年好,改變很多。”
臺灣少數民族同胞洪亮淳樸的歌聲,熱情洋溢的舞步給參加活動廣西少數民族同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臺灣民意代表鄭添財說,紅花綠樹相映的山水,棕紅色的古駱越文化符號……當桂臺兩地人民相聚“三月三”時,不僅僅是廣西與臺灣,更是加強了祖國大陸與寶島的密切聯系,中華一家親,兩岸心連心。
賀州市臺辦主任黃燕深情地對初次來大陸的臺東縣凌雨蓉等鄉親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臺灣不能缺席,待到明年木棉花開時,喜迎朋友再相逢。
(作者石侃系廣西壯族自治區臺辦)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廣西 臺灣 活動 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