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合理用藥合理用藥
外用不如內(nèi)服?“良丁不廢外治”
日前,熱播劇《老中醫(yī)》中,翁泉海遭遇金屋藏“肉包”的溫先生。西醫(yī)提出切除的治療方法,溫先生不愿動刀,苦尋中醫(yī)通過內(nèi)服治療,但始終沒法將“肉包”除去。翁泉海為他開出一劑活血化瘀的外治方子,半月后藥到病除。
中醫(yī)自古就有“內(nèi)者內(nèi)治,外者外治”的說法,尤其是身體局部外科疾病,通過外治法直接作用于患處,療效更為顯著。
外治療法,治標也能治本
很多人對中醫(yī)的了解,往往是以內(nèi)養(yǎng)外,認為內(nèi)服中藥調(diào)理五臟,即可達到治本之效。一說到外治療法,大家可能會懷疑,這真的能治本嗎?
實際上,外治法的治療范圍遍及內(nèi)、外、婦、兒、骨傷、五官、肛腸等,其中很多外科疾病,尤其是皮膚病,單用外治就能“治本”。
在《老中醫(yī)》一劇中,溫先生在頸椎處及腋下長出的“肉包”,西醫(yī)一般認為是皮脂腺囊腫,中醫(yī)稱為“肉瘤”或“脂瘤”,囊腫內(nèi)部包有渣狀油脂,伴有明顯的炎癥。最后,翁泉海給出破血丹、箭腫消、透骨草三味藥,溫先生得以治愈。
其中,破血丹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箭腫消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透骨草則可祛風除濕、舒筋活血。三者合用,相互加強,更能達到軟堅散結(jié)的功效。
在臨床中,類似的病癥也不少。而在外治法的選擇上,除了像翁泉海一樣,通過藥物幫助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讓肉瘤逐漸消散外,更常見的方法是通過濕敷,使囊腫破損,排出內(nèi)部化膿的物質(zhì)及油脂,讓肉瘤快速縮小并消失。
類似的還有癬癥、疣癥及雞眼等,均可選擇外洗或使用腐蝕性藥物助其消散。而在這個過程中,內(nèi)服藥對治療幾乎不起作用。
局部病灶,外治藥效更直接
一般來說,發(fā)病部位僅在身體局部的,更適用于外治法。比如,通過藥物作用于局部皮損組織,由于施于患處的藥物濃度顯著高于其血液濃度,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效果也更直接。這對于解除局部癥狀往往比全身用藥起效更迅捷,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加上外治療法種類較多,如洗藥、濕敷、涂藥、噴霧等,使用也更為靈活簡便。
此外,引血、燒灼、滾刺、推疣等以手法或器械為主的局部用法,同樣能快速取得療效。比如,最常見的由于門夾傷或壓傷而導致的指甲或趾甲下積瘀,可用火針穿破甲板,引流出瘀血。瘀血排出后,不僅不傷皮膚,還沒有任何痛苦。相比之下,內(nèi)服止痛化瘀藥物要等到一周才可使出血吸收,高下立判。
劑型選擇,還需細細斟酌
雖然外治法種類較多,但在使用上需要斟酌的方面也很多。針對同一病癥的不同病程,也需要使用不同的劑型。如我院研發(fā)的制劑中,外科就常用復方黃水、皮膚洗外用顆粒等作為洗劑或用于濕敷,具有清涼止癢、消炎解毒的功效;腫一散、干擦散一般直接撒于患處,前者用于消熱解毒、涼血消腫,后者用于祛風止癢。如瘡癰成膿,將潰或未透時,可用軟膏進行解毒排膿;臉部痤瘡出現(xiàn)感染時,可使用殺菌消炎、具有收斂作用的霜膏。
值得一提的是,我院骨傷科制劑傷科黃水及陳渭良傷科油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針對骨科外傷療效尤其顯著。而且相比內(nèi)服藥物,更是骨傷科治療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
常言道:“良丁不廢外治”。外治法不僅與內(nèi)治法殊途同歸,其自身還有獨特之處,更需要被廣大醫(yī)生了解與重視。當然,在外治法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內(nèi)服調(diào)理,雙管齊下,療效更佳。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良丁不廢外治 藥物 皮脂腺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