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提高能力教育先行
——訪民建中央科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趙曉光
人類的好奇心、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推動科技發展的原生動力。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活動與科學研究密不可分,技術革新更是創新活動的直接成果。
趙曉光
“我國科技體制中,一直鼓勵大膽創新,鼓勵原創精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民建中央科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趙曉光這樣表示。在她看來,我國科技工作者前仆后繼、后來居上,無論是在科學研究還是在工程實踐中,始終秉承敢于思考、大膽實踐的創新精神。在科學研究中,探索未知世界的基礎科研工作需要新思路、新視角;指導工程實踐的基礎應用研究需要新方法、新算法。具有創新性的嘗試通常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鑒,經過多次實踐,最終仍然是兩種結果:成功或者失敗。我們在創新活動中的每一次失敗、挫折、嘗試、成功,都是在積累經驗,都是在為一個新事物的誕生集聚力量。因此,創新不能避免失敗,包容和寬容失敗是對創新的一種鼓勵。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活動。不僅科學研究需要創新,企業發展需要創新,每一個具有專業技能的人也同樣需要創新。在趙曉光看來,在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各國都在鼓勵機構和個人的創新活動。創新的形式和內容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模式創新”一度成為快速聚集財富的有效手段。但是,創新的實質內容是改造世界、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讓我們生活更幸福。偏離了為美好生活服務宗旨的“創新”不會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創新熱潮中,也出現了一些為了“創新”而“創新”的現象。趙曉光說,這些脫離市場需求的“生硬創新”、缺乏原創技術的“模仿創新”不僅造成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的浪費,也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尤其是企業創新,更需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以核心技術為提高競爭力的基礎,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不斷積累創新技術的應用經驗,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能力。
創新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但提高創新能力仍然需要一個過程。趙曉光表示,創新活動的直接執行者和參與者是專業技術人員,我國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仍然需要大力加強。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學階段想象力最為豐富,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象力越來越受到局限。在當下應試教育的強大壓力下,初中階段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允許學生有更多時間投入到創新性思考當中,青少年的想象力被壓制。到了高中階段,高考的壓力更不允許學生們投入到創新活動,實踐經驗的嚴重缺乏,限制了學生們創新能力的發展。12年基礎教育沒有培養起來創新理念和創新思維,在后續的高等教育中,很難彌補和重塑。因此,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很少,研究工作更多體現在對現有方法和算法的改進上,研究論文的評價基本還是依賴已發表論文的影響因子(如SCI)和數量上。事實上,研究生階段是人生當中最有創造力的時期,是即將進入科學研究殿堂的后備軍,當前亟須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
編輯:秦云
關鍵詞:鼓勵創新 寬容失敗 趙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