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腫瘤“綠色治療”: 源于東方的抗癌之道
編者按:中醫現代化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我國,西醫的服務體系已經遠遠超于中醫體系,在國家公共衛生體系里面所占比例超過了80%,成為了患者就醫的第一選擇。很多患者甚至認為,西醫看不好的病才應該去找中醫。因而對于中醫而言,讓百姓知道“中醫不僅僅是講講養生而已,中醫既能治大病,也能治難病”,也是一項重要使命。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獨創的腫瘤“綠色治療”體系,正是符合這一理念的理想實踐。
21世紀,《Science(科學)》提出了科學技術需要解決的世紀100問,其中“腫瘤需要控制還是根治”這一問題,成了人類必須面對的哈姆雷特獨白。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在本世紀以來近20年的臨床研究中,得出了一個傳承中醫思想、創新診療技術的“東方答案”:控制或是根治,兩種路徑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具有同等的現實意義。患者初發、體健且腫瘤局限則可以選擇以手術為核心的“根治路徑”,但對于占腫瘤人群大多數的年老體弱、不耐外科手術或是中晚期的多數腫瘤患者來說,東方醫院腫瘤科提出的腫瘤“綠色治療”理念,成為這些患者人群更好的選擇———通過“控制”腫瘤達到維護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有效生命的目的。
與“腫瘤君”和平相處
我國超過2/3的腫瘤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其中又有相當比例是老年患者,體質差、基礎疾病復雜,難以耐受或不愿接受傳統的抗癌治療。作為醫者,需要尊重患者‘不惜代價、盡一切可能延長生存期’的愿望;但也要讓另一些患者有權利選擇‘有質量、有尊嚴、有意義’的生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向記者介紹,這套腫瘤綠色治療體系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的獨創品牌,從2003年起,經過10多年的摸索與實踐,到如今成為一項相對成熟的治療技術。
基于中醫理念的“腫瘤綠色治療”概念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院長胡凱文教授首次提出,以腫瘤患者生命質量為首要考慮,以“微創、低損傷、可持續”的方式治療惡性腫瘤。與其說是“抗癌”,其實更像是醫生和患者在一起學習與“腫瘤君”的相處之道。
日本老人山田純一就是與“腫瘤君”相處了近10年的一位患者,也是東方醫院較早一批“腫瘤綠色治療”臨床病人之一。2009年,他被診斷為晚期直腸癌,行外科手術治療后復發肝轉移,影像學檢查顯示肝臟轉移灶多達15個。為了根治這個難纏的病,山田純一選擇再次手術,日本著名外科醫師歷時一天,將肝臟的15個轉移灶全部挖除。然而不幸的是,3個月后,肝臟內又發現了10個轉移灶。
肝臟有雙血管系統供血(肝動脈、門靜脈),血運豐富,腫瘤細胞極易轉移,單純的病灶切除并不能完全消滅腫瘤細胞,因此山田純一的主治大夫對他說:我們已經束手無策了,請你聽天由命吧。醫生的判決讓山田純一萬念俱灰,突如其來的疾病已將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攪亂,這場疾病不僅困擾著山田本人,他身邊的親人也在暗暗擔心著。
2012年6月,山田純一的中國親家和利偶然間在電視上看到胡凱文教授參與撰稿的一期《中華醫藥》,介紹可以讓患者“與癌共生”的腫瘤綠色治療模式,這馬上引起了和利的注意。懷揣著一線希望,和利來到東方醫院,找到了腫瘤科的李泉旺主任,向他咨詢山田純一接受腫瘤綠色治療的可能性。
李大夫詳細了解了山田純一的病情,審慎考慮后認為該患者可以嘗試綠色腫瘤治療,山田純一踏上了來華治療的道路。
在東方醫院,山田純一一共住了兩周,在此期間接受了局部病灶氬氦刀治療,同時加以中藥調理,待病情穩定后回國。此后,每兩三個月山田純一便將自己的基本身體狀況通過網絡傳送到北京,由和利帶上資料前往東方醫院找李泉旺主任復診取藥,并快遞到日本,這場跨越國界的綠色腫瘤治療行動就這樣持續了7年。這7年間,山田純一并沒有因為疾病而臥床在家,他照常上班直至法定退休年齡,并參加了心愛的女兒的婚禮。
東方醫院腫瘤科還積累了128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檔案,這些患者采用“綠色治療”的方式治療,中位生存期達到18個月,遠超過相同條件下采用化療的8至10個月的平均生存期。此外腫瘤綠色治療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護場”等中醫理論的運用,使這種治療模式在發揮“中醫特色”的同時更具臨床活力。
博極醫源兼容并蓄
“有一組數字對比起來很能說明問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期平均僅為5年,但心衰在患者身上所引起的恐慌并沒有腫瘤嚴重。這是什么原因?因為腫瘤不但死亡率高,而且治療過程非常殘酷。”胡凱文教授說,一般來說,哪怕是心絞痛患者,只要經過正確的治療,舌下含服一些硝酸甘油1~2分鐘后疼痛便能緩解,然而腫瘤是個另類。
“不管腫瘤治療有效沒效,過程都很痛苦,患者會逐漸出現脫發、貧血、惡心嘔吐等癥狀,毛病越治越多,對患者身心是極大的折磨,這嚴重違背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我想這也是老百姓如此懼怕腫瘤的主要原因。”胡凱文教授介紹,正是這樣的辨證反思讓他發現,實際上只要稍微調整治療思路,讓腫瘤治療過程變得溫和,那它就與其他疾病無甚區別,這也是腫瘤綠色治療模式的由來。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68歲的老何確診腎癌已經14年了,期間經過手術、骨轉移放療、多次靶向治療等方法,病情一度好轉之后又突然失控。何先生一邊飽受病痛折磨,一邊奔走多家省級醫院,但均被告知,他的病情目前已沒有辦法控制。在一籌莫展之際,何先生聽聞了腫瘤綠色療法,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到醫院就診。
“2017年,老何來的時候腎癌軟組織轉移病灶正在破壞骶骨髂骨,患者腰部及雙下肢疼痛麻木,無法行走。”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馮高飛說,他與胡凱文教授團隊一同詳細診查了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一個綠色治療方案。
治療團隊為老何進行了2次氬氦刀微創消融手術,手術創口只有不到一厘米,對早期孤立性腫瘤,能完全冷凍壞死,對晚期轉移性腫瘤,也能減輕腫瘤的負荷。治療期間,治療團隊還為何先生進行長期的中藥調理體質。
針對經常性的劇烈疼痛,為了避免長期口服止痛藥,團隊采用了中藥貼敷,通過獨特的專利藥貼控制疼痛及麻木。經過一系列治療之后,再次進行基因檢測發現何先生還有靶向藥物可以使用。目前,何先生口服中藥及靶向藥物治療已兩年多了,腫瘤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質量也顯著提高。
“診斷的本質是分類。西醫診斷學的分類特點在于細、在于微觀,中醫診斷學的分類特點在于普適、在于宏觀;微觀法信息豐富卻易失大局,宏觀法把控大局卻丟失信息,二者各有千秋。”徐安龍說,盡管19世紀西方也相繼提出了“種子與土壤”的腫瘤治療醫學假說,認為“惡劣的環境”引發了腫瘤,但總的來說,癌癥治療和研究的焦點集中在腫瘤細胞,而不在環境。中醫在這方面則有更多的思考和實踐。
“腫瘤是包含急性期的慢性疾病,是以局部矛盾為突出表現的全身性疾病。相應地,‘過猶不及’的中國哲學思想在治療和思路上反而能夠發揮控制的作用。中醫學對于慢性病少有‘根治’的概念,對于來源于自身的各種慢性病癥,更多考慮的是控制,而且是分階段控制。”徐安龍介紹,這樣獨特的戰略是中醫治療很多疾病的基本思路,盡管與傳統腫瘤治療追求徹底根治的理念截然相反,但這些“反直覺”觀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和基礎研究的支持。腫瘤綠色治療技術體系最大的特點在于開放性,內科治療是主線,如同萬里長城蜿蜒連綿的城墻;微創外科治療和外治法如同長城上的關城烽燧,是主線上的關鍵節點,中西醫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腫瘤 治療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