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眾花一相不是春姹紫嫣紅春滿園
——十二屆上海市政協常委吳玉華談上海張江經開區前世今生和未來
端午節假期,吳玉華每天仍然保持著高度繁忙的工作節奏,以至于本次采訪的時間是從晚上22點30分開始的。作為中央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建言獻策專家組經濟組成員、十二屆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張江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上海長三角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吳玉華認為自己理應時刻忙碌,以保持對經開區活力的激發和引導。
至2018年,上海擁有6家國家級經開區,經濟總量突破8萬億元,在全國經開區里豎起了一面旗幟。展望未來,吳玉華認為,經開區不能眾區一面、同質化競爭,必須突出區位優勢、實現特質發展。
記者:您與經濟開發區是如何結緣的?
吳玉華:我最早是寶鋼集團駐歐洲總代表,后來到西門子做中國區副總裁。2011年,國務院批準建設上海市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總面積為531平方公里的1區22園大張江航空母艦終于浮出水面并迅速發展。至2017年,張江示范區已經擁有7萬家科技型和創新型企業,1700多個研發機構,規模以上企業總營收達到4.25萬億元。
大張江的格局下,一家公司悄然成立,它就是上海市張江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企業,旨在通過市場化手段,弘揚和提升張江這一國家品牌,實現輻射長三角、服務全中國、走向全世界的三步戰略。萬事俱備,領導開始尋找團隊核心人物。這個人必須有國際視野,懂專業、懂企業、懂政府、懂園區、懂外語等等。最終,他們把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領導找我談話,說我們對你的情況很了解。你最早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學習英語、德語,28歲出任寶鋼駐歐洲總代表,兼任寶鋼集團首席翻譯,后來又受寶鋼公派,到國外去學習計算機管理和自動化專業。寶鋼二期工程投產后,寶鋼集團董事會再次公派你去德國全脫產專攻經濟和法律專業,獲德國經濟學碩士學位。我們覺得你就是我們找了好多年的最理想人選。
說實話,當時我還有些猶豫。15年前,我從央企轉到跨國公司,現在,又要從跨國公司轉到高新園區。且不說工資待遇要大幅度降低,一個混合體制的企業對我來說也存有一定不確定性。最后決定我去這家平臺公司任職的是8個字:留學報國、家國情懷。
那時,經開區在全國遍地開花,大多從事國際貿易項下的產品商品加工、制作和出口。我認為不掌握核心技術,發展不可持續。董事會贊成這一觀點,我們一致決定把我們的新型園區做成中國園區中的科技尖塔,讓它變成中國自主核心技術孵化、加速、成熟和領先的高地。現在看來,我們當時還是看得比較準的。
2014年,我們創建了中國首個跨省界的科技園區———上海長三角科技城,規劃面積87平方公里。其中,45平方公里在浙滬界河南邊浙江省境內,42平方公里在界河北面的上海市境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張江共同規劃、設計、建設、經營和管理。科技城瞄準的是21世紀戰略新興產業,其目標是成為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示范性科技高地。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為了更好發揮上海等地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
記者:在您看來,經開區在中國經濟活動中有怎樣的地位?
吳玉華:可以說,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基地,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發展的空間載體。經開區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支柱產業基地,城鄉就業的主陣地和產城融合的主戰場,百姓提高收入和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
記者:這些年,您眼中的張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經開區對區域內企業的助力作用又是怎樣的?
吳玉華:張江依托上海的國際化優勢和長三角經濟圈的政策、科技、產業、資本等優勢,逐漸成長為國際一流的高科技產業園區,幫助企業做了很多保姆式或稱“店小二”式的工作,讓企業能夠專注于自身經營業務,降本增效。同時,經開區集聚了人才、資本、技術等多種生產要素,構建了產業生態圈,幫助企業能夠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中進行專業分工的精準籌劃、稀缺資源的共享互用、競爭能力的大幅提高。
記者:圍繞目前國務院對經開區的新要求,您如何解讀?
吳玉華:我認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應該是溢出資源、資本、技術、人才的承接區,改革開放政策的先行先試區,地方政府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集中聚集區,從而成為國家各經濟發展帶的龍頭和脊梁。
當前,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如璀璨繁星遍地開花熠熠生輝,但因為沒有標準,你也做,我也做,有時還在搶資源,造成眾花一相式同質競爭,甚至不當競爭。現在,是時候把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串聯起來,形成東西聯合、南北呼應的整體布局。
第一步是在大中型港口城市布點,賦予改革開放先行先試政策,吸引國外資本、資源、技術、人才,推動進出口貿易。第二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再出發,繼續在沿海地區建立經開區密集帶,從整體上推動東部集中發展。第三步是東部和南部經開區應主要圍繞新制度、新模式、新業態加強創新和引入,同時做好過剩資本、資源、技術、人才向中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地區的有序延伸。
在具體運作方面,我想提以下幾條建議。
一是,建議制定《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法》,從頂層設計上統一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建設、營運、管理、考核和調控的標準。
二是,近年來,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經開區要進一步平衡招商引資和技術的比重,加大培育、引進技術性企業和研發總部,要跳出地域看國家,跳出國家看世界,為園尋技、為國備技。各主管和考核部門,應減少稅收、體量等硬性指標考核,引導我國經開區領導層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確政績觀,通過加強對開發區技術儲備、研發培育等軟性指標的收集和鼓勵,使得經濟技術開發區能夠真正成為將經濟與技術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增長區。
三是在推動綜合實力排名前列的經開區整體上市前提下,夯實上市經開區的核心優質資產。由于經開區主要功能是載體、平臺、試驗田,核心優質資產有限,所以要加大培育經開區核心資產群,包括:經開區資產集團、經開區金融集團、經開區知識產權集團。
四是鼓勵領先的國家級經開區在中西部地區開發飛地。借鑒優質教育集團、醫療集團建設飛地的成功模式和經驗,建設國家級經開區中西部飛地,對管理團隊進行全面賦能,讓他們一個個都能成為聰明機靈的接盤俠,有能力、有實力承接東部資本、技術、人才等有序轉移。
五是探索建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金融產業示范區和國家進口商品綜合博覽示范區五區聯動的有效機制。
六是以國內最成功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示范版本,沿著“一帶一路”向國外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一批經濟開發區和科技創新園區,讓這些海內外共建園區像一顆顆璀璨的寶石珍珠一般,牢牢地鑲嵌在金色“一帶一路”上。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上海張江經開區 經開區 吳玉華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