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主題公園市場降溫不是壞事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張國棟認為,主題公園項目降溫是一種理性回歸。未來國內主題公園市場將步入淘汰賽階段,游客將向有IP的項目集中,市場集中程度也會進一步提高。
興建大潮退去之后,主題公園市場迎來了“冷卻期”。近日,媒體記者從AECOM集團聯合國際主題娛樂協會(TEA)共同發布的《2018全球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獲悉,在過去18個月里,中國在建和擬建的主題公園項目銳減。有專家表示,主題公園在經歷了大肆擴張之后,一些市場開始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如今市場恐將進入“謹慎期”。(6月10日《北京商報》)
不管“全球”情形怎樣,近兩年,國內各地陸續有主題公園項目停擺的消息見諸報端,主題公園項目降溫已是不爭的事實。例如,2018年6月,有媒體曝出南京“夢工廠”項目遭遇擱淺。今年2月,全球第七大主題公園集團六旗與山水文園集團合作的項目宣布推遲開業時間。同月,計劃于2020年在廣東省開業的神舟航天樂園也被曝出開工日期一再延期,項目幾近停滯。
主題公園項目之所以降溫不是偶然,而是多種因素促成的必然。中國許多主題公園項目與大型地產綜合捆綁,形成了主題公園與酒店、商業及住宅等用途共存的情形。而近年相關部門出臺政策,嚴控文旅產業和地產項目捆綁發展。這一新政無疑令不少原本舉著主題公園旗號開發地產的企業打起了“退堂鼓”,選擇將部分籌備中的項目暫緩擱置甚至取消。同時,一些企業也有可能因為資金鏈的壓力而導致項目施工遲滯或者干脆“另謀出路”。
更主要的,國內許多主題公園項目雖然建成了,但是或缺乏創新,或有公園沒主題、同質化現象嚴重,而有些地方熱衷于建設主題公園,不過是開發商受利益驅動在打擦邊球,打著旗號借機發展地產而已。這樣一來,主題公園項目不僅難以形成吸引力,而且負債累累,虧損嚴重。應當說,定位模糊、倉促上馬的主題公園,在本質上是對土地和資源的浪費。這些教訓,也讓一些躍躍欲“上”的主題公園項目不得不冷靜下來。
由是觀之,無論出于什么原因考量,主題公園項目降溫都不是壞事。相反,應該是好事,也是種理性回歸。
可以預見,未來國內主題公園市場將步入淘汰賽階段,游客將向有IP的項目集中,市場集中程度也會進一步提高,很可能出現“巨頭爭食”的現象。但值得注意的是,與知名國際主題公園相比,國內主題公園在文化IP輸出以及管理等方面尚存明顯差距。很多中國企業希望把傳統文化轉化成IP,運用到游樂園當中。但到目前為止,國內主題公園IP仍舊較弱,對主題公園的運營管理也明顯滯后。只重視前提投入,缺乏后期維護,依然是不少主題公園項目的通病。
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根本解決,縱然是那些已經建成、正在運行的主題公園項目,也仍然有可能被市場淘汰。當然,這是誰也不愿看到的結果,應當盡力避免,這也是主題公園市場降溫給我們帶來的有益警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張國棟)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主題公園 降溫 理性回歸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