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人端中國碗,中國碗裝中國糧!

2019年06月24日 16:20 | 作者:曾珂 | 來源: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點擊進入下一頁

他是袁隆平身邊的年輕人

也是雜交水稻創新團隊的成員

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1000公斤、1100公斤、1200公斤

……

畝產“五連跳”的超級雜交稻

曾是他眼中的傳奇故事

如今卻是他工作的日常  

點擊進入下一頁

袁隆平院士寄語新青年

新青年演講第77期

邀請袁隆平團隊80后科學家

吳俊

講述為什么我們能屢屢刷新世界紀錄

大家好,我叫吳俊,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從事超級雜交稻研究,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創新團隊的一名80后成員。

做雜交水稻研究,日曬雨淋是免不了的。我和我妻子是湖南農大的同學。在大二暑假時,我們一起到袁隆平老師的得意弟子——鄧啟云老師課題組來實習。

第一次下田,就挨了批評。我記得那天太陽很毒,因為妻子怕曬黑,她下田的時候就打了一把傘,結果還是因為中暑暈倒了。在她中暑緩解之后,鄧老師說:“如果你下次下田還打傘來的話,就不要來了。”

這件事情對我的影響特別深。哪怕你理論功底再強、論文再多,如果你不能吃苦,不愿下田的話,也是做不了農業科研的。從那天開始,我就下定決心要嚴格要求自己。

2009年的春天,我們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繁殖了4萬多斤的Y58S原種。這批種子非常寶貴,因為全國從事Y兩優品種開發的種業公司都指望著這批種子。

所以在晾曬這些種子的時候,大家的精神都高度緊張,常常值夜通宵守護。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被蚊子咬了很多包。因為年輕人睡眠深,我們怕睡著了,有人偷種聽不到,所以特意沒有點蚊香。蚊子這樣一直嗡嗡地鬧,我們就能夠一直保持清醒。后來,袁老師聽說了這件事。他說:“有這樣的團隊,何愁雜交水稻事業做不好!”

我有一個同事,名叫舒服,就是舒舒服服的舒服。但他進中心的第一年,就過得很不舒服。當時,他和女友正在準備第二年元旦的婚禮。可是當年11月,中心部署科研任務時,袁隆平老師點名要帶他去海南三亞做科研。有人在旁邊提醒不知情的袁老師:“小舒馬上要結婚了。”

袁老師聽到之后,立即爽快地說:“結婚?提前呀!我來主婚!”他沒想到的是,袁老師不但實現了主婚的諾言,還帶了他全家參加了婚禮。

我的女兒名叫京璽,是一個非常熱愛大自然的小姑娘。京璽三歲的時候,我帶她來到我們的實驗基地。一到田邊,她就直接跑到田里跟我一起插田。田里的泥巴沾在她漂亮的小裙子上,那是至今還讓我感覺幸福的時刻。

那一刻,我覺得不管她以后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從小就接觸大自然,知道每天吃的糧食是怎么來的,就會明白爸爸這份工作的意義,就能夠明白豐裕的物質生活是值得珍惜的。

作為青年,能夠來到這座雜交水稻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之一做研究,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除了最亮眼的袁院士,還有一批匠心璀璨的雜交水稻功勛。過去只能在教材中、媒體上看到的大咖們,現在就在身邊工作,這讓我至今都感覺有些激動。

其實,除了科研,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是可愛的普通人。還是以袁老師舉例吧!據說他的名字就估值1008個億,但大家可能想不到,在日常生活中,他喜歡穿幾十塊錢一件的襯衫,而且還喜歡推薦他的襯衫。

有一次,袁老師看到我比較胖,就說:“小吳,我那里有一件襯衫買大了,你穿應該正好合適,拿去穿吧!”就這樣,我得到了一件袁老師贈送的襯衫,就是我身上穿的這一件。

今年春節,又是袁老師帶領我們在三亞一起度過。吃過了年夜飯,大年初一,大家又都下田了。

在這里,我想告訴懷揣著夢想和實力的青年朋友們:現代農業不但需要你具有良好的農學基礎素養,還呼喚現代生物技術、基因組學、大數據處理,云計算等現代科技力量的融入。“智能育種”“智慧農業”已經提上日程。

我們所從事的研究,時常需要面朝黃土背朝天,是最“接地氣”的研究;我們所從事的研究,關系著億萬人的國計民生,也是最“高大上”的研究。

我們的目標很樸素,也很重要。那就是,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還等什么?加入我們,加入新時代的農業科研大軍,為全國乃至全世界作出重要貢獻!這不就是實現人生價值最好的舞臺嗎?

我是新青年,吳俊。  

點擊進入下一頁

心中不忘報國志

他們接續奮斗,攻堅克難

懷揣一顆造福心

他們扎根大地,默默耕耘  

點擊進入下一頁

青春的汗水

泥土的芬芳

交織醞釀成如浪的稻香

肩上的責任

傳承的信仰

是對國家糧食安全的擔當  

點擊進入下一頁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

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吃得飽、吃得好

關乎14億老百姓的生活

這不僅是前輩師長的光芒

更是他一生為之奮斗的理想  

點擊進入下一頁

青年說×雜交水稻專家吳俊

問:雜交水稻好吃嗎?

答:好吃。

問:做農業科研累嗎?

答:累并快樂著。

問:你的業余愛好是什么?

答:釣魚和游泳。

問:在袁隆平身邊工作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答:開心,受益匪淺。

問:你認為自己的價值體現出來了嗎?

答:體現了,很有榮譽感和獲得感。

問:你眼中的雜交水稻和公眾理解的雜交水稻有什么不一樣嗎?

答:隨著我們這些年育種的進步,雜交水稻不但高產,而且實現了優質化。現在雜交稻的米飯,還是很好吃的。有一次我們下鄉,我的老師就問一個老鄉:“雜交水稻好不好啊?”結果這個老鄉回答:“好是好,就是劃不來!”

這讓我們大吃一驚,很疑惑:“雜交水稻怎么會劃不來呢?我們就是讓你增收啊!”這個老鄉的回答原來是這樣的:“這個飯太好吃了!我現在一餐都要多吃兩碗。以前想多賣一點谷子,結果現在被自己多吃了!”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劃不來”。所以,這就說明雜交水稻的品質是非常好的。

問: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中,有沒有一些很難忘的經歷?

答:守種子。晾曬種子的時候,我們的曬谷坪旁邊就是墳場。我們當時通宵達旦守的時候,就是跟墳場作伴。我曾經睡過谷倉,就是放我們稻谷的倉庫里面,與老鼠為伴。

問:對“農業研究后繼無人”的擔心,你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怎么看?

答:說實在的,做農業研究辛苦確實是辛苦。為什么說它辛苦呢?因為日曬雨淋是避免不了的:在太陽最大的時候,你不能躲在空調房里面,必須要下田;在大雨傾盆的時候,你要守護你的禾苗。

我們很多同事有的是博士,有的是海歸,但是走出去,如果不介紹的話,別人根本就看不出來。因為他們長期在這種日曬雨淋的環境中。但是,我們現在都喜愛上了這個行業。因為我們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直接作用在我們的一日三餐上。我們每天吃的糧食,就是我們的研究對象;我們作出的任何成績,都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

問:袁老在平時的生活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在生活中,我覺得他是一個充滿激情,樂觀向上的一個人。他非常喜歡跟年輕人打成一片。他也特別喜歡運動,比如說打氣排球,游泳這些。他的心態我覺得是非常年輕。

問:2017年,你們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創新團隊),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團隊?

答:首先我覺得我們團隊的人才梯度很合理,以袁隆平院士帶領,60后作為中堅力量,還有70后,80后的成員。大家一起協作攻關,充分地貫徹了“袁隆平精神”的特點:永不滿足,永遠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所以,我們永遠都在不斷地創新。我想這是我們團隊最大的特點。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人端中國碗,中國碗裝中國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