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徐霞客游線標志地尋找與論證行動專題>相關報道
“霞客人”的寧海“趕考”
2017年度“徐霞客游線標志地尋找與論證”現場終審會側記
專家組現場考察。圖為中國文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吳加安等一行到云南西山考察。
5月17日晚終審會前夕,組織方召開終審專家組會議和申報地方政府聯絡人會議,強調整個環節需認真、嚴謹。
終審會中的現場陳述環節。圖為云南大理賓川縣縣長楊澤亮做陳述發言。
終審會中的模擬導游環節引導地方關注導游中的科普知識傳播和徐霞客科考精神弘揚。
多位地方代表參加了終審會中的現場答辯環節。圖為云南麗江古城區代表接受專家提問。
5月18日,王東林、陳慶江、李榮啟、祝寶鐘、張文珊、陳麟等項目專家團對標志地進行合議表決。
5月18日晚,在浙江衛視“走進基層走進寧海”的活動現場,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王振有、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陳加元向標志地所在地代表頒證。
“尋找徐霞客游線標志地”行動喚醒的不僅是沿線政府和民眾尋古考證的熱情,更是對中華先賢由衷的敬畏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對主動汲取其精神并積極傳承傳播的自覺。
5月,地處浙江東部沿海的寧海,作為“徐霞客游線標志地尋找與論證”行動的終審地,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云錦杜鵑燦爛綻放,寧靜也如畫卷般的美。
四百零四年前的5月19日,明代著名地質學家徐霞客“自寧海出西門”,歷時30余年,足跡遍及中國21個省、市、自治區。
四百零四年后的5月18日,在“中國旅游日”前夕,一批“霞客人”匯聚寧海,參與2017年度“徐霞客游線標志地”現場終審會,奔赴一場“尋訪徐霞客足跡與精神”的“趕考行”。
2000年,寧海人率先向全國發出了“將《徐霞客游記》開篇日(5月19日)設為‘中國旅游日’”的創意和倡議,并在全國積極推動。2011年,國務院發文將每年的5月19日定為“中國旅游日”;2011年,寧海縣又發出了“霞客游線申世遺”的響亮口號,發起了推動“徐霞客游線申報世界線性文化遺產”的倡議,引起文物界關注;為了推動倡議變成沿線地方政府的行動,由寧海縣政府推動,中華文化促進會、人民政協報社、中國地質學會徐霞客研究分會聯合行動,于2014年底啟動了“徐霞客游線標志地尋找與論證行動”,從而啟動了一場自覺自愿的徐霞客游線文化資源的梳理保護行動。
一條悠悠“霞客道”,聚起沿線地方政府文化保護的參與熱情。而論證活動喚醒的不僅是沿線民眾尋古考證的熱情,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和主動傳承傳播的自覺。
從申報到答辯:
縣長帶隊“上考場”
“賓川是徐霞客晚年‘萬里遐征’西游的終點,雞足山是‘萬里遐征’的重要目的地。明崇禎十一年(1638)至十二年(1639),徐霞客兩次到賓川,先后途經喬甸、州城、賓居、牛井、煉洞、上滄、沙址等地到雞足山……”在5月18日的2017年尋找“徐霞客游線標志地”現場終審匯報會上,來自云南省賓川縣人民政府的縣長楊澤亮一身濃郁的民族服裝站在演講臺上,恭恭敬敬同時也神采飛揚地向與會者匯報賓川縣的候選標志地和其充分的理由。
“參與標志地論證給地方帶來的價值是什么?論證成功后,在推動徐霞客游線文化遺產保護和精神弘揚以及開發利用方面有何打算?”申報人情況介紹完畢,由縣旅游局局長、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組成的答辯團隊現場接受評委專家們的“考問”。
楊澤亮介紹說,這一年來,“申報標志地”成為縣里的一件大事。為了確保工作順利開展,賓川縣特別成立了徐霞客游線標志地申報論證工作領導組,積極開展徐霞客游線在賓川縣域內的資源調查、遺存保護、規劃論證、推廣宣傳等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推動、群眾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并開展了諸如“民眾尋找霞客足跡”“專家學者重走霞客路”等一系列活動。
“作為導游,請思考你的解說將給游客帶來一個怎樣的徐霞客形象?”在現場模擬導游介紹標志地環節,項目總負責、人民政協報教育周刊主編賀春蘭的一個提問,揭示了導游在弘揚徐霞客精神中的意義和價值。她介紹,在“尋找徐霞客游線標志地行動”中加入模擬導游環節的創意來自于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土資源部原黨組成員、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會長孟憲來。這個環節的初衷,是為了引導導游從各種“神話傳說”的講解轉到地質地理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徐霞客“不畏艱險、勇于探究”等精神的弘揚中來。
從尋找到論證:
嚴謹的精神貫穿始終
按照項目步驟,標志地尋找和論證工作將通過資料審核、現場考察、現場申報和答辯、終審表決等一系列步驟,最終完成。
5月17日晚,之前參與過現場考察的各路專家風塵仆仆趕到浙江寧海,當晚項目負責人賀春蘭便召集終審專家開會。“要充分保護地方政府的參與積極性。更要繼續堅持嚴謹規范的工作作風!”徐霞客游線遺產保護和申遺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東林、祝寶鐘、李榮啟、陳慶江等參與終審的專家思想高度統一。程序設計者賀春蘭強調,開放嚴謹是這個項目的生命線。我們要開放地吸納多元智慧、多方力量,更要嚴謹地堅持程序中每一環節的標準,對自己也對歷史負責。
而嚴謹認真也恰是吸引地方參與的魅力,電梯上,記者碰上一位叫不出名字的地方參與者,因為要參與答辯,他表示“忽然有點多年前上考場的緊張”。第二天再見,他笑答,“順利通過,放松了”。
在尋找徐霞客游線標志地項目前后,徐霞客科學嚴謹的探究精神一直貫徹始終。
在5月18日的終審會現場,云南瀘西縣所申報的阿廬古洞包含范圍的表述引起了專家組的討論。結合實地考察經歷,王東林和專家組經過一番商議,最后將“阿廬古洞景區(阿廬古洞、瀘源出水口、靈源寺)”調整為“阿廬古洞指原瀘源洞(含瀘源出水口、靈源寺)”全國政協委員、江西師范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王東林說,“嚴謹,科學,是專家組的職業操守。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詞都要考究,這是對申報地負責,也是對歷史負責。”中國地質學會徐霞客研究分會副會長、云南大學教授陳慶江更是直率表達,“假如丟失了嚴謹規范的作風,我便退出了。”
從梳理保護到合理利用:“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所說的這番話,給“霞客人”以精神上的原動力。
標志地尋找與論證行動,調動了地方沿線城市的積極性,很多地方已經開始聯手梳理保護文化自然遺存,讓其服務于金山銀山的開發,讓文化遺產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活起來。
在19日舉行的第十五屆寧海徐霞客開游節上,70名“中國當代徐霞客”用雙腳演繹了新時代的徐霞客精神。而從云南開來的房車隊伍讓人眼前一亮,由高校大學生代表隊伍、“驢友”隊伍、自行車隊伍、摩托車隊伍組成的“霞客族”,沿著霞客古道出西門,將旅游變為一種生活方式。
在浙江金華,已經出臺了一個涵蓋金華、蘭溪兩地300平方公里,跨行政區域的集城鄉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旅游規劃在內的“多規合一”的總體規劃,帶動了周邊旅游業的火熱發展。除此之外,通過組織市民誦讀《金華山賦》,演唱《金華山之戀》原創歌曲等活動,調動了市民們熱愛家鄉、熱愛旅游的生活熱情。
在云南富民縣,已經多措并舉,開啟了加強遺產保護工作。設置了游線標志地標識牌、古驛道保護碑,喚醒人們對文化遺產的呵護之情。而一系列特色創意鄉村旅游示范小鎮、農業觀光生態旅游小鎮的規劃,讓民眾既能享受現在,更看得見未來,一起憧憬“昆明最美后花園”的發展藍圖。
眼見得各種積極的變化正在發生,評價項目的意義時,多位發言人不約而同提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欣喜地看到,標志地尋找過程已經開始促進、推動地方政府為當地百姓帶來福祉。這正是這項事業的魅力所在。”作為最初的參與者,天津市政協文史委主任祝寶鐘囑托,“要保護好地方參與者的積極性,將文物保護、綠色轉型發展等方面的前沿理念引進給地方政府。”
從2014年底項目的發起到2017年第三批游線標志地的誕生,背后恰是從民間力量到地方政協再到地方政府力量的傳遞,項目的魅力和前景正逐漸展現,志愿精神正在更大的范圍內凝聚,徐霞客游線正如項目組織方最初設想的那樣,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編輯:郭娜
關鍵詞:現場終審會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