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要聞 要聞
筆端有情
“漫天白花花的紙錢,飄落在黃土地上,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撕心裂肺地哭喊著‘焦書記’。那聲音,天地為之顫動!”本報記者王有強說,去蘭考蹲點采訪前,電影《焦裕祿》中的這一幕在腦海中反復回放。到蘭考第一站就是焦裕祿紀念館。一邊聽著講解員講述焦書記的事跡,王有強一邊含淚用手機發回一篇現場報道《把淚焦桐成雨》。政協委員翟繼成的“巧媳婦工程”、科協主席陳國平的“一懂雙愛”科技服務團、第一書記張靜的“甜蜜事業”、“80后”村支書代玉建回鄉“抱團取暖”故事……隨著采訪的深入,蘭考人戰天斗地奔小康的形象在記者心中逐漸鮮活起來。
在山東省臨沂采訪商城發展歷程的記者張文敬,在采訪之余意外發現了一個志愿者群體:富裕起來以后,他們不忘沂蒙精神,盡己所能為孤貧兒童的健康成長奉獻愛心。一路采訪下來,記者被孤貧兒童充滿渴望的眼神刺痛著,被企業家徐軍“天下無孤”的豪情感染著。當天,一篇生動感人的報道《沂蒙無孤》連夜寫出。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文敬依舊動情:“這些普普通通的沂蒙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沂蒙精神。”
福建龍巖長汀是個小島,記者王惠兵卻“跑”了大半個月。“長汀精神”在哪里?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穿過長汀水土治理傳奇人物蘭林金種下的一片片果樹林、油茶林、藥材林,當看到老蘭的一剎那,震撼、驚訝、心疼……堵得記者喘不過氣了——失去了雙手和一只眼睛的老蘭,正在用殘存的雙臂夾著鋤頭挖樹坑。他用一雙斷臂與水土流失鏖戰,讓2000多畝的禿頭荒山重新披上綠裝。“老蘭的身上,濃縮著‘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長汀精神。”王惠兵筆下的“老蘭”在人民政協報社收獲了無數“粉絲”。
前些天,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蹲過點的記者胡方玉,打電話給采訪過的油坊店鄉農家樂的老板,想訂購一些茶葉,也幫著擴大銷路。卻被告知,現在銷路好得很,剩的茶葉僅夠自家喝了。“歡迎胡記者常來做客!”
“現在的金寨縣,高鐵、高速、縣道,四通八達,加上電商平臺,那么好的茶葉肯定大家都喜歡。”胡方玉感慨,雖然沒買到可心的茶葉,但是比買到更高興。因為,惦記著的鄉親們已經走上了脫貧致富“高速路”,金寨老區的未來,必將是一片艷陽。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