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三次駐村 一種深情
幫扶的村子脫貧后,組織部門考慮到孟祥樹的年齡,問他要不要換,他卻主動申請留任。他說,“消除幾千年的絕對貧困,不希望自己只是旁觀者。”
云南省公安廳民用機場公安局干部孟祥樹,曾任臨滄公安局政委、臨滄機場公安分局局長。從警30多年,退居二線后,孟祥樹主動申請前往臨翔區馬臺鄉那杏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這已是他第三次駐村扶貧了。組織部門照顧年齡偏大的駐村工作隊隊員,可以換人,他卻主動申請留任,當地干部群眾更是舍不得他走。
眼見要退休,孟祥樹卻申請再次來到貧困村,算上1995年、2001年兩次,這已經是從警38年的他第三次駐村幫扶了。干得不賴,才能贏得當地干部群眾的信賴。 雖說三次駐村,可境況早已大不相同。以往的幫扶,往往是做一點產業、修一些基礎設施就可以了,而現在則是為致富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孟祥樹說,自己趕上了好時候。從以前“有房住”到現在“住房安全穩固”;從地里作物賣不出價到現在茶葉畝產值增長20多倍,包括衣食住行和生產經營在內的方方面面都在扶貧工作考慮范圍內,只有肯幫、想干,才能實現脫貧致富。
村莊的點滴改變都凝聚成扶貧的成就感。對駐村干部來說,修路、打井、蓋大棚等,似乎都是一件件小事;可是對脫貧攻堅來說,日積月累就是一件大事。這其中的關鍵一環是老鄉。觀察中國減貧奇跡不難發現,但凡能脫貧奔小康的地方,都有積極參與、努力上進的老百姓,更有一群像孟祥樹這樣的好干部。可以說,干部有思路,老鄉有勁頭,就不難跨越貧困的關隘。
扶貧不只是干點事,更要帶著感情干事。孟祥樹說,自己這代人,絕大多數都是農民的兒子、都做過農民,自己和孩子進城后過上了好生活,也希望讓更多偏遠山區的農民和他們的孩子過上好生活。駐村一年多,孟祥樹印象最深的是解決了村里李光松兄弟三人的輟學問題,因而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軌跡。帶著同理心,就能讓扶貧工作有人情味;以心換心,就能讓老鄉們在致富路上更加齊心協力,沒有什么比帶著真情實意來扶貧更顯無價的了。
能為老鄉做點事,就值;再平凡的奮斗,也幸福。這是無數如孟祥樹一樣的扶貧干部的心聲。扶貧工作就是前線,黨員干部們用樸素真情來幫扶,老百姓的日子就會越過越紅火。
關鍵詞:三次駐村 一種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