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屏傳”時代,如何講好今天的故事?
對當代民間文學來說,最不能忽視的一個事實是,包括故事在內的民間文學,在如今小屏幕崛起的時代,已經逐漸過渡到以小屏幕為主要的生存空間,其生產、傳播和消費的方式也因此發生了巨大變革。在同期舉辦的以“大學生”和“小屏幕” 、 “口頭性”和“網絡化”為關鍵詞的中國民間文學前沿話題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從“傳統民間文學” “新故事” “當代民間文學”三種形態的發展歷程看,傳播媒介造就了民間文學的形態,同時又對其起著決定性的約束作用,當代的民間文學須借助當代的媒介進行傳播,口頭傳播、文字傳播已經不能充分滿足現代社會的傳播需求,對故事而言,更應該致力于“屏傳” ,即以屏幕為介質,將故事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
“中國民間文學的歷史,歷經數千年傳統民間文學‘口傳’歷史、60多年新故事的‘文傳’時期、當代民間文學的‘屏傳’時代,有著清晰、完整、獨立、獨特的發生、發展、變異、化生的脈絡。全媒體環境之下的民間文學,即‘屏傳’時代的民間文學,具有足夠的兼容性和包容性,去創造今天的民間文學,去講述今天的故事。 ”白旭旻說。
溫州大學教授黃濤也認為,網絡的出現使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生活分成了網上生活和網下生活。在新的社會生活下,民俗和民間文學也發生了新變化??陬^傳播力量削弱的同時,網絡傳播形式變得更為廣泛,從故事的傳承性來看,傳統形式逐漸消失,原汁原味的故事很難再現,故事的變異性也變成了枯燥的復制粘貼,而群體性更是直接轉變成非匿名的作品。民間文學的理論也應當適應社會生活的變化進行適當調整,跟上社會變遷的步伐。
講故事是從人類童年就有的一種行為,正如遼寧大學教授周福巖所認為的,講故事是廣義的敘事活動,是一種和平的形成自我認同和我們認同的一個渠道。因此,講述故事是一種意義的建構,通過敘事、情節的行動模仿,聽者能夠從感官的、情感的或者情境思維的層面,過渡到存在和本體的層面上,理解到故事中的精神世界,這才是講故事的價值所在。
比起“口傳”和“文傳” , “屏傳”具有同時打破時間和空間界限的特性,但它們都是適合于自身所處時代的傳播媒介?!懊袼缀蜕钍峭桨l展的,在當下,故事仍具有功能性,但當下的故事誰來講述、誰來傾聽,需要進行梳理和實踐。 ”遼寧大學教授江帆說。
在中國大學生故事基地,中國民協故事委員會聯合遼寧大學文學院、藝術學院和廣播影視學院等,整合寫作和文學鑒賞、民間文學、民俗學和表演、導演、劇本創作、攝像、播音主持等方面的師生力量,經過兩年多嘗試,共創作20多部民間文學劇本, 19個經典故事舞臺劇, 200多個故事音頻劇以及1個大型故事舞臺劇《禿尾巴老李》 ,使原本停留在口頭和紙上的民間文學立體起來。“基于互聯網的電臺、微視頻、直播等現代媒介手段,將古今民間文學與各種表現樣式進行碰撞,可迸發出煥然一新的新文藝樣態。 ”白旭旻說。
隨著故事傳播手段的創新,在故事內容的創作上也要重新進行思考,聯系當下的創作實際來看,還需引導故事作者講好今天的故事。 “首先要學會關注現實生活,要聚精會神,專注于生活中的新發現,而不是跟風趨時;其次要關注當下社會的普遍情感,當一些美好情感變得越來越可疑的時候,當正義感、責任感等美好的品質被漠視、被曲解的時候,故事創作應該理直氣壯地謳歌真善美,用故事來撫慰當代人的心靈;再次,要加強文學修養和傳統文化的修養,時刻牢記故事是文學樣式之一,要用文學的眼光和文學的理想表達文學的意義。 ”中國民協副主席、作家劉華說。
編輯:楊嵐
關鍵詞:故事 民間文學 時代